袁隆平,一个平头小脸、貌不惊人的男子,乍看之下,土里土气,但就是这位看似平凡的人,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在1998年6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曾认定,水稻的“袁隆平”品牌价值高达1000亿人民币。他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之大,已无法用言语形容。更为重要的是,他肩负着解决下世纪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神圣使命。
袁隆平回忆起那段3年困难时期,无数人因为饥饿而奄奄一息,他亲眼目睹了生命的脆弱和消逝。那个时候,他心中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大家不能团结起来,共同度过难关呢?为什么不利用已有的财富和资源,让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呢?然而,面对现实的困境,他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困难。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袁隆平和他的农校老师被下放到艰苦的地方锻炼。在集体的食堂里,他们吃的菜只是一大锅红薯藤加上一小杯油来煮,味道像猪食一样。饭则是双蒸饭,即用两道水蒸煮的米饭,尽管看起来粒粒饱满,但吃下去不一会儿就饿了。这种经历让袁隆平深刻体会到饥饿的痛苦,也让他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他坚信科技进步是战胜饥饿的关键。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就能解决饥饿问题。他深知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战胜一切困难。这种为他人着想、志存高远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美好的梦。梦中,他实验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如同扫把一样长,稻粒如同花生米一样大。他和几个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那种安逸和幸福让人心生向往。虽然只是一个梦,但袁隆平却将它视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袁隆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他通过不懈的研究和试验,终于在1964年发现了水稻可以杂交的秘密。从此,他每年至少有300天都是在稻田中度过的。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和助手终于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这一重大突破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每亩提高了20%,每年可以多收3.1010kg的粮食。这一成就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匪浅,也为全球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学生,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是否抱怨过功课太难、是否尽力去钻研和奋斗了呢?袁隆平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是需要汗水和心血来交换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积累知识和激发灵感,才能做出卓越的成就。
袁隆平的故事不仅仅感动了我一个人,也激励了无数人去追求卓越、创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这些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去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