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教案

文/爱你吗

  “伐无道,诛暴秦”出自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将军(指陈胜)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教案一

  课题名称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课型 讲授新知识 座位 班级座位

  科  目 历 史 年 级 七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策略 教材编排了图片、历史成语故事等学生喜欢的素材,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组织表演、讨论、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知识比较薄弱,且秦朝的暴政内容较为抽象,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应该从动手、动脑、动口、动心等方面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资源  电脑、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建议和反思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2.显赫一时的秦朝很快就灭亡了,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如果采用直观的对比效果可能更好

  秦的暴政

  1、徭役繁重 1.播放影片《秦始皇》中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筑长城有关片断。

  2.组织学生思考,影片中秦朝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

  3.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观看、计算、思考

  多媒体播放影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

  需要平时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赋税

  沉重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憎恨秦始皇。 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思考 刑法严酷

  1.农民不满,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政府的残酷镇压,秦朝有哪些酷刑呢?

  2.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请学生讲述“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

  激起学生的愤慨之情,自然过渡到下一目的教学

  陈胜吴广起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的暴政终于引发中国历史第一次农民大起义。请学生根据课文表演《揭竿而起》

  1.投影《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2.问:同学们表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年?谁发动的?地点在哪里?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建立了什么政权?有什么历史意义?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意义中的“革命首创精神”体现在哪里?

  学生根据课文表演。之后分组讨论问题。 再现历史,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

  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战争经过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精神。

  时间要把握好。

  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请学生简介项羽和刘邦。

  项羽和刘邦进行的楚汉战争根本目的是什么?

  秦朝是如何灭亡的?项羽为何不能得天下?

  汉朝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

  完成学习卷相关的内容。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培养学生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民心者得天下” 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应鼓励发言的同学

  小结 秦朝的灭亡和刘邦建立汉朝使我们认识到一个道理:得民心者的天下

  本课涉及的成语比较多,请同学们课后分别找出来。 学生回答 加强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时间太紧。

  附: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学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了C.人民生活痛苦 D.生产力严重破坏

  初一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教案二

  本节课我在教学目标设计上重点突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注意学法指导、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式教学。如“如何学习农民起义”,注意引导学生从原因、经过、结果、意义等几个方面自学该目内容。

  教学中设问激疑,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尤其是适时的点拨、引导,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也突出了新的教师观。

  在“课堂感悟”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秦亡汉兴带给我们的感悟。为学生创造了积极思维,勇于探究,积极合作的学习氛围,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发挥了历史明镜的作用。这是新课程理念中最突出的地方。

  我觉得成功的几个方面:

  1、让学生通过讲成语故事的方式,既充实了相关历史知识,又增强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基础知识也能够得以掌握。

  2、学生通过故事叙述,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表现自己,从实践中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初一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 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影音资料,组织学生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用心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 究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采取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片段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组织学生从刘邦、项羽领导战争的目的着手进行讨论,探究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 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启发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

  六、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找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精心准备,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2、组织学生编写《大泽乡起义》剧本、服装的设计和准备、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导排练。

  3、制作多媒体课件,含破釜沉舟等成语故事(视频)。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师:秦始皇师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统治能千秋万代,但秦朝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存在短短的15年,那为什么秦朝只是昙花一现,又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2、师:“伐无道,诛暴秦”从课题中可看出秦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农民起义)为什么秦朝末年农民会起义呢?(秦末残暴的统治)

  (新课讲授)

  一、?秦的暴政

  师:请学生浏览书本第62页,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活动“梦回秦朝”,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给出四则材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 4人 一组合作完成。(出示资料)

  情景一:

  1、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

  2、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徭役繁重

  ?情景二:(老百姓的生活)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

  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初一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教案四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况。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战争经过: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起义;第二阶段是项羽、刘邦起义,最终推翻秦朝的统治。

  难点: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秦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而秦亡后的活动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

  三、学法指导

  知识要素学习法:学习秦末农民起义要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

  比较分析法:比较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在秦亡前后的变化。可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加以分析、化解。

  史图结合学习法:利用《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用彩笔画出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标出巨鹿和陈的位置。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历史,创设情境,营造历史氛围,让学生感知历史、思考历史并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探讨、解决历史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启发、设置问题、总结评价下让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以培养其自学能力。

  五、教学媒体选用表

  教学过程

  媒体类型

  资料来源

  创设情境,质疑导入新课

  录像

  自录制

  录音、图片

  自录制

  引导学生分析秦末农民起义

  挂图

  教育出版社

  知识小结

  图表

  自制

  六、教学设想

  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灭,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的认知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效仿、历史剧表演的方法教学。

  开课以观看“秦始皇”的录像步入情景,设置疑问。让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的功劳(复习所学的前一课的知识),寻找秦始皇的过错(导入新课)。接着采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秦的暴政;广大人民无法生活下去,终于引发起义。用历史剧表演法让学生把握秦末农民起义的三步曲和五要素,再运用角色效仿法分析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在秦亡前后的变化及刘邦最终获胜的原因,从而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结论。

  七、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新课

  1、播放秦始皇的一段录像,提问:秦始皇有何功和过?让学生分组讨论。

  2、教师小结:秦始皇功劳大但过错也不少,正是这些过错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导致强大的秦王朝迅速灭亡。今天我们学习秦朝是如何覆灭的。

  (二)新课学习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1、秦的暴政

  播放配乐图片《秦阿旁宫》、《秦兵马俑》、《秦长城》这些建筑何其雄伟,壮观,气魄宏大。但修这些工程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算一算 P57页“动脑筋”秦朝服徭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5%)由此得出结论:

  (1)徭役沉重

  提问:繁重的徭役有什么恶劣影响?(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

  猜一猜 秦的市场上有一商人他卖鞋子的同时也卖拐杖,哪一种商品销路更好?(拐杖)为什么?

  (2)刑法严酷。(死刑有十多种,连坐、诛连、轻罪重罚等,)

  (3)赋税沉重。(这些都说明统治者残暴,引起民怨。人们诅咒秦始皇,公元前210年,他暴病死亡。)

  提问: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秦二世的统治又如何?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他任用宦官赵高,朝政混乱,成语“指鹿为马”就是赵高所为)。

  教师小结:正是秦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对秦的残暴统治成为历史的必然,点燃反秦火焰的是谁?

  2、陈胜、吴广起义

  (1)请同学们表演历史剧──《大泽乡起义》 (五名同学,一名讲述经过,两名演陈胜、吴广,两名演群众)

  (2)请一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起义进军路线图。(参考挂图《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3)教师小结: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初一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初一上册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期末检测试题

2.七年级历史上册伐无道,诛暴秦卷子答案

3.7年级下册历史伐无道,诛暴秦试卷

4.初中九年级语文《陈涉世家》优质教学教案

5.初中七年级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创新教案范文5篇

6.初一新生如何学好初一历史?

7.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下载

8.初一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试题及答案

9.2017年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

10.初一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编推荐

1.202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2.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3.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4.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5.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6.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7.童年趣事作文350字13篇

8.春游为主题的游记四年级作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