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历史各单元资料,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记忆方法

文/说好的

  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初一历史学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初一部编版历史各单元复习资料

  一单元复习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

  (1)发现地点:( )

  (2)距今时间:约( )万年

  (3)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 ) 的古人类。

  2.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 )龙骨山。距今约( )年

  (2)发现历程: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1929年,中国靑年学者( )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四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3)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嘴部前伸,能( )行走。

  (4)生产与生活:使用( )石器,过( )生活,使用( )火。

  二、原始农耕生活

  1.半坡居民

  (1)地点:陕西( )

  (2)距今时间:约( )年

  (3)生产与生活:住( )式房屋,制作( )石器,种植( ),饲养家畜,制作( )。

  2.河姆渡人

  (1)地点:浙江( )

  (2)距今时间:约( )年

  (3)生产与生活:住( )式房屋,挖掘水井,种植( ), 饲养家畜,制作陶器,会运用雕刻等技术,懂得使用( )漆。

  3.原始农业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

  三、远古的传说

  1.炎黄联盟

  (1)时间:四五千年前。

  (2)主要战役:( )之战、( )之战。

  (3)影响:形成( ),海内外的华人也以“ ( ) ”自称。

  2.传说中炎帝、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发明:教民( ),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教民通商交换等。

  (2)黄帝的发明:建造( ),制作衣裳,挖掘( ),发明弓箭和( )车等。

  3.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 )之人的方式,称为“禅让”。

  (2)尧、舜、禹的美德

  稳定局势;重视农业生产;以身作则;吃苦在先;受民爱戴。

  第二单元复习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一、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夏、商、西周的建立

  (1)夏朝:约公元前( )年,建立者( ),约至公元前1600年( )时结束。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至公元前1046年( )时结束。

  (3)西周:公元前( )年,周武王建立,至公元前( )年结束。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周天子的权力:是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 )”。

  (3)诸侯的义务:向周王( ),服从周王调兵等。

  二、青铜器与甲骨文

  1.青铜器:商周时期,繁荣灿烂,代表是商朝的( )。

  2.甲骨文:

  (1)含义:刻在( )、( )上的文字。

  (2)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主要是( )字。

  (3)意义: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 )最早、( )较为完整的文字。

  三、动荡的春秋时期

  1.经济发展:( )农具和( )的使用,手工业、商业发展。

  2.诸侯争霸

  (1)背景:( )衰微

  (2)主要霸主:齐桓公、( )、楚庄王、( )等。

  四、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齐、楚、燕、( )、赵、( )、韩

  2.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 )年。

  (2)主要内容:

  政治: 。

  经济: 。

  军事: 。

  (3)作用:秦国国力大增,为秦国( )全国奠定了基础。

  3.都江堰

  (1)时间、人物:公元前( )年,秦蜀守( )修建。

  (2)构成:渠首主要由( )、宝瓶口、( )构成。

  (3)作用:防洪、( )、水运等。

  (4)影响:( )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 ”。

  五、百家争鸣

  1.老子:春秋时期( )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主张“无为而治”,著有《 》(又称《 》)。

  2.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以德治国,思想核心是“( )”。教育上创办( ),主张“( )”。孔子言论收集在《 》中。

  3.百家争鸣(战国时期)

  (1)学派及代表人物:儒家是孟子、( );道家是( );墨家是( );法家是( )。

  (2)影响:中国古代( )思想文化发展的髙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单元复习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秦统一中国

  1.秦灭六国

  统一:公元前( )年,( )建立秦朝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 )局面,建立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

  2.巩固统治:确立( )制度;统一文字、( )、度量衡;统一车轨;开凿( );北击( ),修建著名防御工程( )。

  3.秦朝的疆域:东至( ),西到( ),北至( ),南达( )。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的暴政:( )繁沉重,( )和兵役繁重,( )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 )地点:( )政权:( )结果:失败。

  3.项羽、刘邦起义

  ( )之战项羽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先入关中,宣布“( )”安定民心。

  4.秦朝灭亡:公元前( )年

  5.楚汉之争

  双方( )性质( )结果( )著名典故有( )( )等

  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 )年,刘邦建立。

  2.休养生息政策:让士兵( );释放( )为平民。

  3.“文景之治”

  原因: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 )”;提倡( )。

  表现:政治(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 ),国力增强。

  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措施: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想上( )经济上( )专卖,统一铸造

  ( )。

  2.意义: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

  进入( )时期。

  五、东汉的兴亡

  1.光武中兴

  (1)措施:释放奴婢;减轻( )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 ),精简机构;惩处(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 )。

  (2)表现: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走向( )。

  3.黄巾起义:184年,( )领导,结果失败。

  六、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联络( )夹攻( )

  2.丝绸之路路线图

  陆上丝绸之路:( )出发→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 )出发→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海峡→孟加拉湾沿→( )湾→欧洲

  3.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公元前( )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今天( )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七、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1.造纸术的发明:最早的纸是甘肃天水( )纸。东汉时期( )改进造纸术。

  2.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是( )时人,著有《 》,被后世尊称为“( )”。

  华佗是( )时人,发明手术麻醉药( )创编健康体操( ),被誉为( )。

  3.历史巨著《史记》:西汉史学家( )编著,中国古代第一部( )。鲁迅赞美它为“( )”。

  4.道教和佛教

  道教:( )末年兴起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 )时传入中国。创始人( )。

  第四单元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

  1.主要战役

  (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 )打下基础。

  (2)赤壁之战:为( )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220年,( )建立魏;221年,( )建立蜀;222年,( )建吴。

  3.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蜀国:发展经济,改善( )关系;吴国:( )业发达;孙权派( )率舰队到达( )这是大陆与( )交往的开始。

  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西晋

  (1)建立:( )废魏建立晋朝,定都( )。

  (2)统一:( )年,西晋统一全国。

  (3)八王之乱:发生于( )帝时,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西晋从此衰落。

  (4)灭亡:( )年,西晋被少数民族( )所灭。

  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东汉、( )、晋时期。

  (2)地位:我国古代历史上笫一次大规模的( )高潮 。

  (3)过程:①( )和羌族迁入陕西关中;②匈奴族和羯族迁到( )一带 ③鲜卑族一部分迁到辽宁,一部分迁到陕西及( )地区。

  三、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东晋的兴亡

  (1)317年,( )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 )。

  (2)东晋时期,( )出现了“荆扬妥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3)( )年,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2.南朝的政治:宋、( )、梁、( ),都城都在( ),统称南朝。

  3.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①北方人民的( );②江南的( )条件优越;③江南社会比较( );④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2)表现:农业得到发展,手工业快速进步,商业繁荣(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四、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1.淝水之战

  时间:( )年;双方( );结果:( )大败,东晋以少胜多。

  影响:前秦瓦解,( )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439年,鲜卑族建立的( )统一北方

  (2)内容:①迁都( );②推行( )措施(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等)。

  (3)影响:促进了北方(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1)表现:经济上密切交往;文化上的交流日益频繁;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2)影响:为( )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科学家祖冲之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 )数字, 领先世界近( )年。还创制当时最先进的立法《 》。

  3.书法、绘画与雕刻和诗歌

  (1)书法:王羲之被尊为“( )”,代表作为《 》。

  (2)绘画:东晋画家( )的代表作为《 》和《 》。

  (3)雕塑:山西大同的( )石窟和河南洛阳的( )石窟闻名中外。

  (4)诗歌:山水诗盛行,( )画开始出现。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牢记方法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

  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

  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初学者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小编推荐

1.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他_了作文500字【精选4篇】

2.2023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考点总结大全

3.202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4.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5.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6.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7.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8.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