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读书心得感悟初中范文300字

文/凯哥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所记载的故事上百篇,有的讲述了狐女的爱情故事,有的讲述了修行得道的奇人的奇妙幻术,有的则记录了枉死鬼的恐怖事件,还有的则是道听途说的一些奇闻轶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参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聊斋志异读后感1

  我在暑假中读了一本书《聊斋志异》,使我受义匪浅,心潮彭湃。这比看电视过瘾多了,电视上,每到精彩、激动人心的时候,它总要明天再放了,可书不一样,我被它生动的描写深深地吸引着。

  “聊斋”是清朝贡生蒲松龄的书屋,本书由此得名。书中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塑造了善良可爱的狐仙花妖,神异灵怪,人鬼之间的恋爱,神怪之间的私情,表现了新颖脱俗的想象,瑰丽多姿的图景,生动传神的感情。

  我的第一点感受是,聊斋志异的人物生动感人。“小谢与秋容”中的小谢活泼开朗,秋容冷漠而又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 “婴宁”开朗,活泼好动,整天笑嘻嘻的。“罗刹海市”的小乔本为龙女,因贪玩并丢了回穴令牌,回不了龙穴。马骥是一个文弱书生,因为他把小乔的令牌扔了,为了帮小乔而三番四次的中毒,最后都由小乔用龙血来救他。在这些人物中我最喜欢“小谢与秋容”因为秋容为了让小谢变成人,牺牲了自己。蒲松龄之所以要写这本书是为了告诉liuxue86,它们虽然是鬼、狐,可是有的为了报恩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有的为了帮助人们而被陆判发现。她们都是心地善良,纯洁的鬼、妖。

  我的第二个感受是情节离奇曲折。胭霞为了让自己青春永驻,听从石妖的吩咐,三番四次想破胭脂额头上的护身封印,可每次都下不了手,但是最后胭脂知道胭霞和石妖是一伙的,石妖知道胭霞没把封印解破就用法术把胭脂的脸弄得的血淋淋的,胭脂为了保护姐姐的脸,被破了封印,在石妖想把定海神珠从胭脂身体吸出来,可是鄂子川和一位叶捕头赶来把石妖杀了。

  第三个感受是描写细致生动。在聊斋志异中,“小谢与秋容”是最让人感动的了,秋容,小谢和一些小鬼们为了不被陆判发现,就躲在一个小茅屋中。可是陆判借着一个凡人的身体发现了他们,其他的小鬼都被抓走了,只有小谢和秋容逃了出来。道士这他们写了两道还阳符,哪想到在路上竟遇到了陆判,他们拼命的跑,好不容易逃了出来,可是一拿出来只剩一张符,还有一张破了,秋容为了不让小谢再推辞,就站在太阳下灰烟灭了,小谢投了胎和陶望三过着幸福的生活。

  我读了这本书,让我觉得鬼和妖,不一定都是坏的,也不一定都是害人的,也有善良、纯洁的鬼和妖。

  聊斋志异读后感2

  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聊斋志异》共包括491篇短篇灵异小说。聊斋志异,顾名思义,“聊斋”是蒲松龄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则指奇异的故事。小说中的题材十分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聊斋志异》中,看起来偏重讲鬼、狐、仙、怪等奇异故事,其实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和深刻智慧。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确,《聊斋》中有很多作品,都是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巧妙地讽刺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与当时的时代特征,表达了人渴求自由、不愿被世俗看法以及制度所束缚的愿望。

  在名篇《席方平》一文中,席方平的父亲遭奸人陷害,席方平的魂魄在入城隍庙为父申冤无果后,愤恨不平,无奈之下,认为冥王能为自己申冤的他只好进入冥府。不料,整个地府全被羊惧收买了,他们相互勾结,上下串通,对席方平威逼利诱,想使他屈服。然而席方平铮铮铁骨,硬是不从,面对淫威毫不屈服,连对他用刑的鬼吏也肃然起敬。席方平面对的阴司地府,就是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曲折写照,而鬼吏、狱吏、城隍、阎罗王正是在现实社会中的剥削者、压迫者的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充当的是残酷压榨下层劳动人民的角色,而席方平正式通过伸冤的方式对其抗争。《席方平》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方平的申冤不仅仅是一般意义的申冤,而是一种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而这种反抗精神,恰恰是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的劳苦人民大众所需要的,鼓励着人们起来反抗剥削和压迫,而故事的最后,席方平遇到了二郎神并向其伸冤并得以昭明,也体现了下层人民受压迫无法反抗,只能期待更高层的解救,算得上是一种苦涩而又美好的期望。

  同时在《聊斋志异》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塑造了很多女鬼的形象。这些女鬼大都在豆蔻之年死于非命,她们在蒲松龄笔下栩栩如生、富有才学、重情重义、多愁善感、天真善良、不愿为世俗所羁,而这些,恰恰是那个时候的妇女在现实社会中所罕见的可贵的品质,当时风气要求女子三从四德,而清朝对女性的压迫也是达到了顶峰,更出现了为了迎合男子审美而自残己身的缠足行为。作品中女鬼的形象,或者说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幻想,因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也更能说明了她们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寄托体。让我情有独钟的是《聂小倩》,它写出了聂小倩与宁采臣之间的真挚爱情。聂小倩在十八岁病死,被葬在破庙旁,被恶鬼逼迫去做害人的勾当。而宁采臣为人正直,不受金钱和美色的诱惑,最终他的品行感动了小倩。可以看到,宁采臣的这种品行,也是世间难能可贵的,作者最终给了他们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我想大概也是他对社会的一种希望和寄托吧。

  电影《倩女幽魂》就是根据《聂小倩》而改编拍成的,但其实质没有改编,即歌颂人间真爱以及反对封建压迫。影片中宁采臣和聂小倩真心相爱,却总是受到树妖姥姥的阻碍,最后他们齐心战胜树妖,小倩也得以重生。其实,树妖姥姥代表的就是封建阶级的统治者,残酷地压迫、剥削着下层劳动群众。而最终宁采臣和聂小倩用他们的真爱冲破一切阻挠,也鼓励着人们勇敢地去反抗封建阶级统治,真正获得幸福。然而,在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自由只不过是空中楼阁抑或说是痴人说梦,所以《聂小倩》中所反映的也只是作者的一个美好的愿望,作者将他的美好愿望融入了《聂小倩》中,用这种虚拟中的美满讽刺现实中的黑暗与腐败。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这句话是《盗墓笔记》里的。《聊斋》也是如此。不难发现,《聊斋》表面写鬼怪,实则以鬼怪影射现实中的人,揭露和讽刺社会的黑暗,而且这些人的内心往往更加可怕。《聊斋志异》作为一本说鬼道神的小说,能够为世人所传颂且经久不衰,与它的内涵息息相关。正是关注到人性以及社会,聊斋才能在广大人群广受欢迎,小孩爱听它的鬼故事,大人则从中领悟道理。可以说,一本聊斋,说鬼道神,写尽人心。

  聊斋志异读后感3

  从《聊斋志异》看清人的饮食文化《聊斋志异》为我国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在五百多篇的小说中,有两百多篇涉及了的清人的饮食文化。蒲松龄是山东人,从小生活的环境影响着他的创作。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食物和饮食方式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山东风味。

  蒲松龄一生穷苦,和他接触最多的是市井底层的老百姓,因此,他笔下的饮食状况都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为读者展现出清人丰富的饮食文化。

  一、米酒自古以来,文人多爱酒,与酒有关的诗句不少。蒲松龄一生漂泊穷苦,怀才不遇,心情苦闷悲怆。而酒可解千愁,在一定程度上可让人暂时忘记烦恼,还能激发创造灵感,因此成了蒲松龄钟爱的饮品也不足为奇了。对“酒”的喜爱自然延伸到了他创作的作品中,《聊斋志异》中出现“酒”这种饮品的小说不占少数。如在《劳山道士》中写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釂,唯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酒在这里成了法术的道具,饮酒也变得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显得兴致盎然。

  在清朝,有各种各样清热败火的饮品,例如酸梅汤、茶叶,还有外来的西式饮品像咖啡、汽水、各种洋酒等,只是这些饮品多为皇室和富商所有,老百姓们是很少有机会品尝到的。唯有米酒的流传范围最广,普通老百姓也最喜爱饮酒。再如《酒虫》中写的:长山刘氏,体肥嗜饮。每独酌,辄饮一瓮。负郭田三百亩,辄半种黍;而家豪富,不以饮为累也。小说中描绘了一个十分喜爱饮酒的富豪刘氏,他对酒的喜爱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每天都喝一缸的酒,家里一半的田地用来种植酿酒用的黍。这段描写虽带有一些夸张的色彩,但清朝百姓对酒的喜爱之情却是真实的。当然,此时的饮酒多是体验酒所带来的非功利性的乐趣,总之两三杯酒下肚,酣放恣肆,人也变得飘飘然了。

  二、面食山东人喜爱面食,比如高桩馒头、硬面馒头、煎饼、汤饼、酥饼、饺子等,虽然这些面食很多地方都有人食用,但是山东面试确实是最为劲道。蒲松龄作为山东人,从小食用山东面食,对于山东的面食情有独钟。他曾作《煎饼赋》来表达对山东煎饼的喜爱:“若夫经宿冷毳,尚须烹调,或拭鹅脂,或假豚膏,三五重叠,炙赙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这种对山东煎饼的制作过程的细致描写极度风味,使读者胃口大开。

  除了煎饼之外,蒲松龄还在作品中描写了别的种类的面食。如《聊斋志异》中有篇《馎饦媪》中曾写到:媪撩襟启腰橐,出馎饦数十枚,投汤中,历历有声。文中所说的“馎饦”实际上就是汤饼。这里的汤饼是一种面片汤,是将揉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片,下锅煮熟。这种面食在唐代得到发展,在社会广为流行。寒冷时节人们更喜爱食用汤饼,汤饼成为古代人们的主食之一。

  《聊斋志异》中还有一篇叫《杜小雷》的小说中写到:杜事之孝,家虽贫,甘旨无缺。一日,将他适,市肉付妻,令作馎饦。妻最忤逆,切肉时杂蜣螂其中。母觉恶臭不可食,藏以待子。杜归,问:“馎饦美乎?”母摇首,出示子。杜裂视,见蜣螂,怒甚。清代诗人何耳曾写《饺子》道:“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从文中“裂视”一词,我们可以知道,要掰开馎饦才能看到里面的馅,说明《杜小雷》中提到的“馎饦”,是种类似包饺子的方法制成的面食。这更可以看出,到了清朝,人们食用馎饦已成了平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变化出了很多做法和吃法,比如擀、搓、切、捏、刀削等,还搭配了荤素多种汤汁做为浇头,出现了各种各样口味的汤饼,种类的多少,难以计数。

  聊斋志异读后感4

  书是知识的海洋,它将我们带入知识的世界,让我漫游在知识中,去探索、去寻找我们需要的答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在文人笔下成书,记载了历史的点点滴滴,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是显示当时社会的历史的最好证据。

  《聊斋志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郭沫若还对其作者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股三分”《聊斋志异》不仅仅是描写鬼狐花妖,还是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暴虐行为的批判,对罪恶社会的揭露深入骨髓。

  面对黑暗的现实,作家在书中提出的改革社会的方案确实不现实的。他在《促织》中提出了请天子关心民命,在《席方平》中请二郎神主持公道,在《红玉》中请侠客义士救困扶弱,另外一些公案故事中,想靠清官来除暴安良。这些又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还存在着幻想。

  《聊斋志异》广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批判了科举制度。一些作品对考场的黑暗、考官的混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对考生的变态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划。

  《考弊司》写阴间主管考试的靠弊司司主虚肚鬼颁下定例,凡考生初次谒见,要先割脾肉一块孝敬司主,但贿赂丰者可以免割。可是他在堂上悬挂的楹联却是“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这正是对人间黑暗的考场和寡廉鲜耻的考官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

  作者不仅写了科举制度的黑暗,而且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副食和精神摧残。作家对考生们的心理和神态,作了穷形尽相的描绘,他们入场考试,似丐、似囚、似秋末之冷蜂、似出笼之病鸟;他们盼望喜报,坐立不安,如痴如狂,对秀才士子灵魂的这些刻画细致入微。作品通过对知识分子变态心理的描写,告诉人们科举制度是怎样侵蚀人们的灵魂的。所以《聊斋志异》的更深刻之处,是它揭示了腐败制度对民族精神之摧残。

  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也是书中的重要内容。作家多通过非现实的幻想的世界的人与事来表现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精神,来表现他的爱情理想。再作家笔下,那些花妖狐魅所幻化的少女,尽管性情各异,但大多美丽聪明,善良无私,不图富贵,不慕权势,以才德取人,爱的忠诚,爱的坚贞,历经祸患而不渝。她们来去自如,离合随心,不受封建戒律拘束;不矫情,不虚伪,生气勃勃,一往无前。她们再没有恋爱自由的封建社会,获得了幸福的爱情。

  比如《婴宁》,婴宁是一个狐女,在坟墓里长大,他能摆脱人世间任何的束缚,不受封建礼教的规范,不受庸俗的世间人情污染,天真无邪,纯洁透明,,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新人。王子服同样是一个思想单纯、感情真挚的男子,作家让着两个人自由的结合,曲折的表现了他对世俗婚姻的不满。它鼓励读者:在男女之间要的是真心,有至情,就可以冲破一切阻力,实现婚姻的理想。这种爱情观,可以突破封建主义的樊篱,带有强烈的市民意识,具有进步的民主思想。

  《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人们都能寻着故事发展的线索,窥见其中包含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深刻的社会矛盾斗争。

  《聊斋志异》还对当代社会进行里多方面的揭露和批判,或讽刺事态的庸俗,和刻画人心得险恶,或描写统治者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心理,或歌颂劳动者的正直勇敢。《聊斋志异》所战士的人生画图是十分广泛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

  蒲松龄把满腔气愤寄托于《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这部小说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以浓厚的地方色彩从不同角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不平,在人生态度和创作思想上同《聊斋志异》是相通的。这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

  聊斋志异读后感5

  一看到这本书熟悉的题目,不少人第一时间想起一个令人耳熟的故事电视剧:《画皮》,电视剧里那些夸张的故事情节时到今日仍然令我们心有余悸,所以很多人一定会误以为《聊斋志异》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恐怖小说,错!那就大错特错!这本经典耐读的小说如果单单停留在这么低级的层面的话,它还会从清代一直流传至今吗?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一个个故事,它还通过让我们阅读这些故事从而领会到一个个深长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前年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这本书。《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看来偏偏讲的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

  从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丽的景象深处并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话所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往往那令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纯洁、美好加钻石般透明。

  其实,《聊斋》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在康熙时期的中后期,也就是蒲松龄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几个?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们未必都会去思考这些社会问题。作者大胆地揭开了所谓“盛世”下的“烂疤”替那些饱受迫害的下层人民提出控诉!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蒲松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相关文章

1.聊斋志异读书笔记5篇

2.聊斋志异的五年级读书笔记10篇

3.2020《聊斋志异》读书笔记最新大全5篇

4.聊斋志异的学生读书笔记10篇

5.聊斋志异读书笔记10篇

6.聊斋志异优秀读书笔记10篇

小编推荐

1.我是护士演讲稿【最新3篇】

2.读西游记读后感200【6篇】

3.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4.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5.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6.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7.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8.童年趣事作文350字13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