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考试中的重中之重,所占分值也多。提高物理能力的方法是多看多练多积累。小编在这里整理了2019初二物理下册公式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您。
2019初二物理下册公式
1.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
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动←→静、 快←→慢、 方向改变)
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 ,符号是 N; 2 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 1N。
6.力的表示法有 2 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 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
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一定在受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 2 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 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
①物体间是否直接;
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 F=kx 其中 F:弹力; 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 x:形变量,即形变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 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 就是根据这个 原理 制成的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 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
①看(量程)
②认(分度值和单位)
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
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
⑥记(+单位)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注: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12.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地球附近的任何物体都具有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的大小 G=m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 质量为 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 , [ 而非垂直向下(垂直于受力面) ]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3.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
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4. 摩擦力 (f) :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摩擦力分为静摩擦与动摩擦,其中动摩擦又分为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
(3)f滑= μN。
其中f滑: 滑动摩擦力; μ :摩擦系数,与物体本身的粗糙程度有关; N:压力(固体在水平面上,压力 =重力)
(4)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也与物体的粗糙程度和所受压力的大小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同一直线上的外力的大小。
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⑴确定研究物体⑵找参照物(施力物体)⑶假设 f 不存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⑷ f 与假定的运动情况相反。
15. 摩擦力的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 、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6.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或者说,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产生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那么,能够代替那两个力作用效果的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17.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 定义式 )P=W/t 推导式P=F ·V。单位:瓦(特) ,符号 W 还有千瓦( KW)和兆瓦 (MW) 1 MW=103 KW=106W 1 马力 =735W功率大小的比较和速度大小的比较类似。
18. 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既有能量。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 J。
理解: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 ,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19.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
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20.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
21.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先分析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然后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其中减小的一种形式的能必定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一个物体的动能的减少往往伴随这它的势能的增加)
22.杠杆 : 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3.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 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1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2 表示。
注:
①动力和阻力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故分析时,如不能确定动力和阻力时可随意确定 1 个,这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
②力臂是 支点 到力的 作用线 的距离(力的作用线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③动力和阻力关于支点“ O”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或简记为:同侧异向,异侧同向)
24.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倾斜静止时也叫处于平衡状态 )
25. 杠杆平衡条件: F1L1= F 2L2 或者 F 1/F 2= L 2/ L 1
26. 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L 1> L 2→F1
②L 1< L 2 →F1> F 2 费力省距离 ③L 1= L 2→F1= F 2不省(费)力不省(费)距离。没有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注:⑴判定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或者做杠杆平衡类问题时,都要通过杠杆的力臂来判定。
为了掌握力臂的关系,最好 先画出杠杆示意图 ,在图中把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表示出来,便于判定。
⑵力臂画法口诀: 一找点 (支点) 二画线(力的作用线, 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三作垂线段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垂线段的长度即是力臂。
⑶最小动力的求法:
① 先求最大动力臂: a:动力作用点确定了,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线段长即为最大动力臂;
b 动力作用点没有确定时,应看杠杆哪一点离支点最远,则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
大动力臂。
② 再画最小动力:过动力作用点作最大动力臂的垂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动力的方向。
27. 滑轮
a.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 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b.动滑轮:
①定义: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 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8.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S=n h 或 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绳子固定端) “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29. 功的原理:
a、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b、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 但人类仍然使用, 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 (滑轮组、 斜面)或者可以省距离(钓鱼竿) 、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 ,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 F 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 G h)
30.机械效率( η):⑴有用功( W 有):人们需要做的功,也就是为了达到目的人们 需要且必须做的功。⑵额外功( W额):人们为了达到目的 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 的功(主要是克服机械本身的重力和摩擦力而做的功) ⑶总功(W总): W有与 W额的和。 ⑷η= W 有/ W 总× 100%<1
31. 竖直方向: F=1/n G 总=1/n (G 物+G 动) S=n h
η= W 有/ W 总× 100%=G物 h/FS ×100%=G物/n F × 100%<1
32. 水平方向 F=1/n f S 绳=n S 物
η= W 有/ W 总× 100%= f S 物/F S 绳× 100%= f/n F ×100%<1
⑴解滑轮组问题的步骤为:
①先找出绳子段数 n
②再根据方向选择合适的公式
③根据一、一对应关系代入数据即可
⑵ W有指我们的目的者,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所必须克服的功;
⑶ W 总指能量的提供者, 滑轮组要想运动起来的能量是 一定是有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提供的 。
33. η=W有/ W 总× 100%= W有/ W 有+ W 额 × 100%
=G物 h/G物 h+G动 h = G物/ G物+G动(由此可知动滑轮越轻, η越大)
=G物+(G动-G动) /G物+G动=1-G动/G物+G动(由此可知物重越重, η越大)
η= W 有/ W 有+ W 额×100% (由此可知, f 越小, W额越小, η越大)
即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具有可变性 , 反之可以减小机械效率 (在选择题中别忘记控制变量 )。
34. 机械效率永远小于 1(理想机械可以等于 1);机械效率和功率无关。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一、兴趣和坚持
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随着学习的深入,物理的简洁美、逻辑美、对称美、统一美等更高层次的魅力就会吸引你欲罢不能,对这一过程同学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学习是个苦差事,三分钟热度人人都有,难在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二、理解和记忆
经常见到身边的某位同学考试时填空、计算题都对,就是选择题一错一连串,原因何在?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而这正是学习物理的首要任务、重中之重。什么才算是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都能回答出“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用”等问题,例如“浮力”的概念,我们要搞清楚“浮力是什么?”“浮力怎么样计算”“为什么物体会受浮力”“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等;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记住和说出他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而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主动和独立
身心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的同学,能够在课前主动预习,发现自己学习的困难点,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主动发言,不要等老师去“灌输”。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熟能生巧,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四、观察和思考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善于观察和思考是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学们要学会有目的的观察,就是在做实验之前,听清楚老师讲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么做,观察什么现象。还要认真思考实验结论、过程中有哪些不完善之处,怎么解决或改进,实验误差来源于哪里如何减小误差等等。长此以往,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五、错题本(好题本)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到期末考试前,大部分之前学过的内容都忘了,再怎么翻课本也无济于事?每当卷子发下来,总是遗憾地感慨“这题我会啊,怎么考试时就这么马虎?”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些事情不是真的遗忘了,而是找不到从大脑中有效提取的路径和线索,这就需要我们建立错题本或者叫好题本,主要记录“易错题”、“难点题”、“典型题”、“好题”,定期或考前翻一翻,一定会大幅有效提升你的考试成绩。
仔细想想,你花了一个多小时去考试,又花了很多时间让老师改卷和听老师讲评,实际上真正对你的学习有意义的只是那丢掉的十分,明白了这一点,你还会轻视错题本吗?错(好)题本使你的复习极具针对性,是物理取得优异成绩的捷径。
学无定法,更具体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同学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别人的学习方法再好,也要通过自己去实践内化,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方法对了,坚持就能成功。
本次整理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在考试中能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