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初三数学方法?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跟我的同事们经常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合理地利用教学的原则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怎样提高初三数学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在上课前应认真地钻研教材,探究教材中每个知识点的潜在功能,建立一个充分地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工作如果不能引起各方面的兴趣,讲授教材就易进入睡眠状态。”的确,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通过加工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组织好每一节课,学生才会乐学。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但抽象并不等于枯燥无味。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合理,统一和谐,学生才能自然清晰地接受新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教师要与时俱进
新大纲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大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一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二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三是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用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们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而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从某种角度讲,数学上的每一次重大的发展和突破都是技术(当然包括科学)有大的发展与进步的前奏,而事实是数学的发展往往超前于重大技术的发现。
三、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模式
好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减少教师的劳动付出和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强调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教学以教师的“导”为前提,以学生的“演”为主体,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教师应主动了解和学习各种关于课程改革的理论,在继承和发展的结合上推动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使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
教学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那种普遍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的万能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因此,不能片面采用一种教学模式的作用而否定其他。重要的是,数学教师要通过数学教学思想与数学教育理论的研究,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条件去选择和变革教学模式,并大胆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创设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
再好的预设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也是一张白纸。设计得再完美的构想,也是“固化”的、一堆“死”的符号型的东西。如何使这种预设化为载体的书面构想“鲜活”起来,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使其成为师生生命力动态生成的媒介,是我们的最高追求与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动态的课堂中。
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光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是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有效利用生成开展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动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是新课标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贯彻实施的一种教学形式。
四、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孩子们敢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记得我在教《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要求学生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结果出现了不同的解法:①6+4+6+4;②6×2+4×2;③(6+4)×2。这说明教师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有了创造的机会,学生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既是其自身能力的体现,又是进一步培养他们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讲“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忘记进上去的1。教学时先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启发学生单根够十根再捆成一捆,新的一捆就是进上的1个十,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就不会忘记进上的1了。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长时间逐步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学习大有帮助。在一年级教学中,我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工整书写、准确计算;及时检查、理清思路。到中高年级,更应重视验算检查等习惯的养成。此外,我教的学生都善于一题多解。有时一道应用题可以做一节课,学生争先恐后摆列算式,抢说思路。在教归一应用时,我和同学们列出了24种算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在课堂上我们要严格培养、帮助、指导学生,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好的行为习惯。
五、数学兴趣教学
利用带有情感因素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认知方式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认知是产生情感的基础,也能够激发人的情趣心理;而情感是对认知的具体体验,在人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能够影响人的认知活动,并有效推动人的认知过程向更丰富、更深入的方向发展,从而充实人的认知内容,形成系统的认知体系。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有兴趣感、成就感、厌倦感、焦虑感等,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情感感受的基础上组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感。
由于感染性是情感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引趣的目的,一般来说,形象的比喻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对于引发学生的趣味感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教学“函数”知识时,对于函数的关系,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如:去电影院看电影时,人与座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人们在网吧上网时,上网费用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多对一的关系,而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夫妻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等等,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可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把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与乏味。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学校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作为教师,要诚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关怀学生、爱护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将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和榜样。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从心底喜欢老师,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师生平等、民主、良好的互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
我们要知道,教师的基本原则是倾听、感染、尊重、理解、善待,只有具有时代精神和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逐渐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才能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获取”,从而改变教师“讲师”的地位,真正成为学生的“导师”。总之,为了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了达到民主的师生互动效果,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在课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这样才能为师生的良好互动构建有效的平台,使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变得融洽与和谐
相关文章:
1.初三学生2020年数学复习方法经验分享
2.怎样快速提高初三数学
3.怎样才能提高初三数学
4.怎样提高初三数学压轴题
5.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这3个技巧提高你的数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