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总结

文/欲食巨坟

  学生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和优化,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三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三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1、淡化分数,培养兴趣。

  评价低年级语文成绩的好坏,不要在乎认了几个字,考了多少分,最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下喜欢语文、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不断累积学习语文的情感和热情。学习语文更需要“情商”的支撑。不然,孩子会逐渐产生一种学习语文的疲倦感,造成终身拒绝语文。

  因此,让低年级孩子“喜欢语文”比“学习语文”更重要。其次,在家庭中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引导孩子远离图像文化,亲近文字文化。家长要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成为孩子的伴读者和引领者。

  新教材精选了优美的儿歌、童谣、童话、寓言、故事作为教材内容,不但大多数的孩子喜欢阅读,如果家长也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相互感染,无疑会成为孩子“喜欢语文”的“营养品”。

  2、淡化内容,讲究方法。

  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根据上述特点,学语文不能搞封闭式,不能机械死板地学。

  如用游戏的形式认记汉字,用比赛的形式练习朗读,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对话,或者利用书报、影视、商标、广告、网络等,既能轻轻松松过好识字关,又能把识字的功能最大化,为今后的阅读、生活打好基础。

  3、淡化知识,注重积累。

  “学理如筑墙,学文如积沙。”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条捷径,读背是学习语文的成功经验,而记忆是孩子学习的最大优势。抓住关键期,让孩子大量诵读优美的儿歌、童谣、童话、寓言和浅近的古诗,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名家名篇、古代诗文等材料储存在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4、淡化数量,追求质量。

  孩子们不理解、不相信“量变到质变”的定律。因此,尽量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如大运动量地抄写生字、词语,从头到尾地抄写课文,搞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给低年级孩子布置的作业,数量少一点,质量精一点,形式新一点,趣味足一点,要考虑孩子“听、说、读、写、悟”的和谐发展。

  为低年级孩子提供的阅读材料,篇幅短一点,一般不要超过500个字,提倡大声地朗读而不是默读,更不是“看书”。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在谈到读书时说:“读之,须要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要倒一字。”篇幅过长,孩子会“望而却步”,不肯“善始善终”。

  默读和看书容易走神,造成读书的假象,养成读书的坏习惯。

  5、学会快速阅读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

  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6、作好笔记。

  作笔记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2小学三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一)多积累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

  这种积累不一定是在书本上,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片段,听到他人说的一些好词,都可以作为学生积累的素材。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二)多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

  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三)多动笔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许多学生在看书时只是看个热闹,即使有问题也不会做笔记,就这样将问题“读”过去。当再次学习时,在同一个地方还是会有问题,并且不清楚自己当时有没有解决。

  所以,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动笔,将自己的问题、收获一一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时间,还会加深自己学习的记忆。

  (四)多思考

  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做练习是为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些图快、图省事欲走捷径的学生,似懂非懂,一味地为做习题而做,常常会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

  返回头再看书,事倍功半。为了使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教会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平时读书时也要多思考,打开自己的思维,不要僵化在老师和家长告诉的道理中,凭着自己的认知和学习到的知识去重新思考问题,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多背诵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体操。适当背诵一些有价值的材料,犹如常做体操增强体力一样,可增强记忆力。据生理学家研究,重复的刺激可以帮助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

  同时,还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部记忆变为内部记忆,加深背诵的效果,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3小学三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一、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我们先来谈学习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

  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

  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其学习方法;三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学习策略和认识策略的关系。

  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呢?

  首先,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

  第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学习包含着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他们学习策略的差异。

  第三,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动,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最后,学生的学习策略实施的过程,也是实行决策的过程。

  通过对学习策略的分析,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或认知活动,一种思维或信息加工的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活动有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特征。

  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词汇学习,其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成为促进简单知识教学的主要问题。

  复杂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指概念、规则的学习和阅读、写作的学习,其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

  (一)注意策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如"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思考问题",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

  (二)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

  (三)精细加工策略。如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而单纯的信息记录,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

  (四)复述与复习策略。如,学生为了记住汉字,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画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等。

  这些都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训练。

  三、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所谓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语文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

  林崇德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以语文概括为基础的,由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有20个交结点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现:听的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

  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这是在"说"中的概括能力表现。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写作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里就有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

  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传统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归纳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种提法是正确的。

  如果说听、说、读、写反映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那么,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则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差异密切相关。思维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

  通常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五种思维品质,是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

  4小学三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一、预习指导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己先自学教材,这是听好课的前提。在这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大致按如下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浏览教材,了解框架。

  要达到这一目的,并非一定要对新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精研细读,只需浏览教材醒目的字句和每段的首尾概括句。这样,学生在几分钟内就可将这一工作完成。

  第二、联系旧知,质疑设问。

  知识是一个系统。新旧知识间总是有联系的。因而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新知识的时候,应将相关联的旧知识进行联想、回忆。对新知识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处,要大胆地质疑,提出问题。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得长进”。

  对提出的问题,可用铅笔写在相关的教材空白处,以便进一步学习

  第三、查阅资料,思考讨论。

  发现问题后应积极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前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首先需要老师教给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解决问题的方法。字典是工具书的一种,是学生学习上不开口的“老师”。查阅工具书能解决预习时遇到的字词读音及意义上的问题。

  网络知识更是丰富多彩通过查阅书籍及网页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然而,当学生遇到以上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该怎么办呢?因此老师还要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课前交流讨论的方法。

  此时讨论的对象是很广的,亲人可以、朋友可以、同学可以、老师也可以……只要确定对方对此也感兴趣就行。如讨论后仍有疑问就做好记录,以便上课认真听教师讲解。若是课堂上还未解决这一疑点时,下课及时询问教师。

  二、课堂学习指导

  课堂是师生交流和共同学习的重要阵地。为了更好的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利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得到最大的发展,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效益。

  我们的教学就要限定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凡是学生能看懂、能学会的,鼓励学生去看、去学,绝不多讲;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就激励学生自己探索,绝不多操心;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到的,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绝不代劳;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就引导学生说,绝不多讲。

  1、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识字和写字教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遵循的是识、写分步,多认少写的原则,注重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

  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将了的学习方法,根据字的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此后可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

  ①自主识字中的学法指导

  识字课复习、导入时,创设情境,以讲故事、猜谜语、编排顺口溜等形式进行复习、导入。在导入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方法。

  例如:出示谜语“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因为是刚刚学过的字,学生会很容易的猜到是“匹”字。教师既可顺势引导,“为什么你会认为是‘匹’字,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得出结论:这个谜语是分析汉字结构,根据部件或笔画的特点来编的。

  教师可继续出示谜语或顺口溜,让学生进行分析。

  老师:分析汉字的结构,根据部件或笔画的特点来编故事、谜语、顺口溜等,这是识记字形的好方法,今天,我们也来编一编。(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任务)

  ②合作识字中的学法指导

  合作识字就是指学习者在小组学习中、同伴相互学习中识字。这时的学法指导就要落实在指导小组内怎样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例如:学习“寸”、“取”二字。学生已经了解读音,主要的任务就是识记字形时。我们可在出示了这两个字后,首先,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识记字形:分析字形结构;加一加、减一减与熟字比较;根据字形编顺口溜,,“又拿来了一只耳,轻轻放在左边”、“十字脚尖前钩起,怀抱一点不放松”。

  然后,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分析占格位置,讨论怎样把字写好。最后,学生仿写,进行展示,并选取较典型的进行集体评议。

  要学好、写好一个字,你们知道怎样去做了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节)

  2、朗读感悟

  实验教材的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能通过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强调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因此,让学生抓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质疑、讨论等进行探究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①抓词理句的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感悟文本的情感,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能抓住重点词语进行重点品析、感悟。学生如何去抓住重点词句,这一方面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学法指导通过对自学要求的一步步分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抓重点词法,使之再教学过程中进行,以有效的培养、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

  ②研究性阅读的学法指导

  新课程教程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比较适合研究性阅读的学习方式,即提炼主线,设计研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读探究,并在交流中落实训练点。

  ③表情朗读的方法指导

  在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感情朗读的基础必须是具备一定的内心体验。体验越深,感悟越强,朗读也就越到位,越出色!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表情朗读,(配乐美读、表演读、赛读、评价读……)在品评时,可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

  要鼓励学生有个性色彩的朗读,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感觉读好课文,不必强求一致。

  三、复习指导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说过:“温故而知新”,足见复习的重要.指导学生掌握复习的一般方法尤其重要,怎样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方法呢?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了几种基本的复习方法的指导方法:

  1.过度法——言传身教。过度法是在基本学会一种知识或初步掌握一种技能后,不满足于勉强记住或刚刚学会的程度,要再多复习、练习几遍,达到进一步牢固掌握。这种“再多复习、练习”的时间和次数就是过度复习,或叫过度学习。

  心理学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学内容,任何学习都要过度学习。但过度学习要注意“量”,就是时间和次数要适当,不是过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们教学十个生字,经过认读、书写、记忆,有五遍就能比较准确地掌握了,这叫适度,心理学家认为,过度复习不要漫无限制,而要适可而止。

  太少了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费时间和精力。如背诵一首诗歌,诵读第五遍刚好能背诵下来的话,再加两、三遍就行了;一个生字,抄写三遍刚好能记忆下来的话,多写一两遍就可以了。

  2.分散法——引导点拨。分散法主要运用于不断学习新知识时对旧知识的回顾温习。关键是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进行分散复习:一是复习的内容不算太多时,可采用平均分散的方法。如6个小时能复习完的内容,可以分散在三天中,每天复习两个小时。二是先多后少的分散方法。

  假如在阶段复习中,需要在七天内复习五次的话,可在第一天复习两次,第二天复习一次,第四天再复习一次,第七天再作最后一次复习。其中的第三、五、六天可安排别的复习内容。每次复习间隔的时间长短要根据复习的内容而定。

  复习新学的知识,间隔的时间可以短一些,不能间隔得太长,太长就要遗忘,给复习增加困难。复习的时间要分散,复习的内容要交叉,复习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比如,把说的、读的、写的、算的、画的、记的互相结合起来,穿插进行。

  有时要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把动眼、动口、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方法选择的阐释,以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方法。

  3.归类法——生寻规律。比如,字的归类:①易读错的字;②多音字;③易写错的字;④易用错的字;……。练习分段时,每阅读一篇课文,先回想老师是怎么分段的,根据是什么,然后把类似的归在一起,从中可找出三种分段方法。

  一是按照故事的时间变化顺序分段,如《将相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等;二是按照事物不同类型或不同方面分段,如《蝉》、《动物的游戏》等;三是按照空间位置或环境的变化分段,如《草原》、《彩色的翅膀》等。这样对学过的知识重新组合,排队串线,便于重点突破,掌握规律性的东西,防止机械重复,死记硬背。

  4.尝试回忆法——激励尝试。尝试回忆,即把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回忆一遍。教师应在课末、单元末,有意识引领学生回忆新近内容。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福尔特做过一个实验: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是不运用尝试回忆去背诵的成绩的两倍以上。

  效果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回忆是大脑积极的主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复习中有回忆的参与,即增加了一个信息反馈(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反馈)过程,这种反馈的次数又往往不仅一次,多次的强化剌激可提高记忆效果。

  指导学生运用尝试回忆应与阅读教材结合起来复习,即先回忆后阅读;或回忆一段阅读一段,直到努力把老师课上所讲的知识全部回忆起来为止。


相关文章:

1.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2.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3.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4.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5.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小编推荐

1.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他_了作文500字【精选4篇】

2.2023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考点总结大全

3.202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4.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5.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6.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7.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8.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