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文/母老虎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2022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2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欢迎查阅!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带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

料)

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 太阳活动类型 太阳活动比较 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 黑子 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

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 耀斑 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

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

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

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

“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

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

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

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

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高中地理怎么学有效果

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

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

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

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知识联系,融会贯通

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

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

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

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已经淡忘,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

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总结归类,知识迁移

地理知识很多,命题方式也很灵活,不像政治、历史一样很多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上可以找到,地理的学习,说到底就是一个方法的学习,所以地理成绩的提高必然要求掌握方法与技巧。

错题的整理总结归类和知识的灵活迁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会总结归类就是要用好错题本,分析做错的原因,并搞清楚正确答案的合理性,整理完之后还要从头到尾经常看。

地理综合题的答案具有格式化、类型化的特点,又往往和课本知识紧密相连,所以在学习中要善于总结每个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形成的区位条件或影响因素,并对照课本找准知识的对应点,以后凡是这类问题,就可运用这种模式“因题制宜”并结合具体的地理背景加以改动,就能获得较高的分数。

高中地理计算公式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_等高距,大于等于(n+1)_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_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小编推荐

1.2023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考点总结大全

2.202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3.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4.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5.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6.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7.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8.童年趣事作文350字13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