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册自然界中的元素同步训练题

文/忆锋

  课后复习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的掌握在于不断的学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上册自然界中的元素同步训练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上册自然界中的元素同步训练题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章末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相对分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Zn 6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

  1.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发泡剂,因为它①热稳定性差②增加甜味③产生二氧化碳④提供钠离子。其中合理的是( )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生成Cu(NO3)2和NO气体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3. (原创)氯化铵和氯化钠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 )

  A.加入氢氧化钠

  B.加入AgNO3溶液

  C.加热法

  D.加入一种合适的酸

  4. 已知亚硫酸盐、金属硫化物等易被空气氧化。下列试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Na2SO3溶液 B. 氢硫酸

  C. 浓H2SO4 D. 固体氢氧化钠

  5. 常见的大气污染分为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2NO+O2=2NO2,则NO2就是二次污染物,下列四种气体①SO2 ②H2S③NO2 ④CO中能导致二次污染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原创) 氢阴离子(H-)能和NH3反

  应:H- + NH3 = NH2- + H2↑,根据上述

  反应事实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NH3有还原性

  B. H-是很强的还原剂

  C.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H2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8.(变式)近年来,冠以“绿色”的新概念不断产生,如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绿色化学等,这里的“绿色”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象表述。“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4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

  A. B. C.

  D.

  7.(原创)近来查明,二氧化三碳(C3O2)是金星大气层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列关于二氧化

  三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3O2、CO、CO2都是非电解质

  B.C3O2、CO、CO2都是碳的氧化物

  C.C3O2和CO一样可以燃烧生成CO2

  D.C3O2和CO2都是碳酸的酸酐

  9.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D.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

  10. (原创)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H4)3PO4、(NH4)2HPO4和NH4H2PO4溶液各200mL,与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所需要的体积比为( )

  A.3:2:1 B.1:2:3

  C.1:1:1 D. 2:3:4

  11..(原创)有Na2S、Na2SO3和Na2SO4

  的混合物,经测定此混合物中硫的质

  量分数为32%。则此混合物中氧的质

  量分数为( )

  A.36.8% B.37.6%

  C.22.0% D.无法计算

  12. (原创).下列各组气体中,在通常条件下能稳定共存的是 ( )

  A.NH3、O2、HCl

  B. N2、H2S Cl2

  C. CO2、NO、O2

  D. N2、O2、CO2

  13.(原创)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下图)。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上的喷洒液颜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 )

  A B C D

  纸蝴蝶上的喷洒液 石蕊 酚酞 酚酞 石蕊

  小烧坏中的溶液 浓盐酸 浓氨水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14. 从海水里提取溴的过程中,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与上述反应在原理上最相似的反应是( )

  A.2NaBr+Cl2=Br2+2NaCl? B.2KI+Br2=I2+2KBr

  C.2H2S+SO2=3S+2H2O? D.Cl2+H2O=HCl+HClO?

  15.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O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4++OH- H2O+NH3↑

  C.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OH-=H2O

  D.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Cu+2H++2NO3-=Cu2++2NO↑+H2O

  16.(原创)已知Na2SO3易被X2氧化(X为Cl、Br、I)。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不可能是( )

  A. NaCl Na2SO4

  B. NaCl NaBr NaI Na2SO4

  C. NaCl Na2SO4 I2

  D. NaCl NaBr Na2SO4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30分)

  17.(8分) 亚硫酸钠中有+4价的硫,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硫化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稀硫酸、烧碱溶液、氨水。

  ①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

  的试剂有

  现象是

  ②要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 、稀硫酸。现象是

  18.(8分)下图为一定量饱和Ca(OH)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产生CaCO3白色沉淀的质量与二氧化碳体积之间的关系曲线。试回答:

  OA 段曲线和AB段曲线所表示的反应方程式是:

  OA段

  AB段

  OA段=AB段原因是

  B处溶液中存在的浓度较大的两种离子是 和

  (填离子符号)

  将B处生成的溶液煮沸,可见到的现象是

  。

  19.(8分)如下图所示,室温下向盛有3.0 mL 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 mL O2(所有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下测定)。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可不写满,也可补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_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_。

  20. (8分)如下图所示,已知:

  ①甲、乙、丙、丁四种元素均是前18号元素的单质;

  ②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3反应,分别生成X和Y,在产物中元素甲显负价;

  ③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分别生成Z和W,在产物中乙显负价。

  请填空:(1)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__。

  (2)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乙与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12分)

  21.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能形成喷泉的是

  A. SO2和H2O

  B. CO2和NaOH溶液

  C. CO2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D. NO和H2O

  (2)在图Ⅱ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后,能产生喷泉的是

  A. Cu与稀硫酸 B. Cu与稀硝酸 C. Al与浓硫酸 D. Fe与浓硝酸

  (3)比较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Ⅰ是 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Ⅱ是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

  (4)某学生积极思考喷泉原理的应用,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① 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

  ② 在①操作的基础上,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

  四、计算题

  22.(10分)在1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NH4NO3和(NH4)2SO4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表示加入的混合物质量与产生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试计算:

  (1)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

  (2)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40 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 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 L。

  (3)当NaOH溶液的体积为180 mL,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仍为51.6 g时,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为____ L。

  附:答案

  1.B 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2NaHCO3 Na2CO3+ CO2↑+H2O,产生的二氧化碳能在面包里留下很多气室,使面包松软可口。

  2. B HNO3使石蕊试液变红,只表现出硝酸的酸性;HNO3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是复分解反应,只表现出硝酸的酸性;HNO3与铜反应中,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表现出氧化性,并且产物中又有Cu(NO3)2和水生成,说明此反应中HNO3还表现出酸性;HNO3与S单质反应,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只表现出氧化性。

  3.C NaCl和NH4Cl两种物质中都含Cl-,所以加AgNO3或加酸都起不到分离的作用,加入NaOH,只能鉴别NH4Cl和NaCl,而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利用铵盐的不稳定,选用加热法。

  4. C Na2SO3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为Na2SO4;氢硫酸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为S;浓H2SO4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水变稀,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固体氢氧化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会转化为Na2CO3。

  5. A 上述4种气体本身都属于大气的污染物,即一次污染物。硫化氢还原性很强,易燃烧、氧化转化成二次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进一步被氧化成硫酸,增加酸雨的酸度;NO2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 HNO3可引起酸雨,是NO2的二次污染物,同时NO也是NO2的二次污染物;CO燃烧后转化成无污染的二氧化碳。

  6. B 在氢阴离子(H-)和NH3的反应中,氢阴离子(H-)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还原剂,B

  正确,NH3中的部分H被还原,在该反应中NH3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A错误;该反应

  中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

  应,D错误。

  7.. C A方案虽然步骤少,但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污染空气。另外消耗原料也多,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B方案步骤烦琐,使用原料种类多,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C方案步骤较少,节约原料,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D方案用原料较多,在第一步还会产生大量的SO2气体,污染空气,又浪费原料,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8. D C3O2、CO、CO2都是由C、O两种元素形成的氧化物,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都不能电离,都是非电解质;C3O2和CO中碳的化合价都小于+4,都可以被氧化为CO2,即都可以燃烧生成CO2;C3O2中碳的化合价与碳酸中碳的化合价不相等,C3O2不是碳酸的酸酐。

  9.D 氯化氢和氯气都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也都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退色;氯化氢和氯气通入硝酸银溶液中都会产生白色沉淀:AgNO3 +HCl = AgCl↓+HNO3,Cl2+ AgNO3+H2O= HClO+AgCl↓+HNO3;若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则会发生反应:Cl2+2KI=2KCl+I2,I2遇淀粉变蓝色,若氯化氢气体中混有氯气会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色。

  10.C 该题的严重干扰选项是A,很多同学不加思索快速的选了A。同学们都把解题的重点放在了NH4+与OH-的反应了,却忽略了H+也消耗OH-这一个事实。其实每摩尔(NH4)3PO4、(NH4)2HPO4和NH4H2PO4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都是3mol,即同物质的量的三物质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等,C正确。

  11.C Na2S、Na2SO3和Na2SO4中钠离子和硫原子的个数比都是2:1,其质量比都是46:32,在它们的混合物里钠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也是46:32。ω(O)=1-ω(S)

  -ω(Na)=1-32%-32%× =22.0%。

  12.D 常温下,A组能发生反应:NH3+ HCl=NH4Cl↓;B组能发生反应:H2S + Cl2= 2HCl+S↓;C组能发

  生反应:2NO+O2= 2NO2。D组中的气体在通常条件下不发生反应,即D组气体在通常条件下能稳定共存。

  13. B 本题主要考查一些指示剂遇酸性或碱性物质后的颜色变化及一些酸、碱的物理性质。要注意审题,一开始纸蝴蝶为白色的,而石蕊本身的颜色为紫色的,故A、D不符合题意; 虽然氢氧化钠溶液遇到酚酞变红,但氢氧化钠溶液不挥发,无法和蝴蝶上的指示剂作用, C也不符合题意;而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使酚酞试液变红色,B符合题意。

  14. C 在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反应中,反应物中Br-被氧化,BrO-3被还原,最后都生成Br2。也就是在此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为不同价态的同一元素(溴),而且都被还原和氧化成同一价态物质。在4个答案中,只有C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为不同价态的同一元素(硫),最后都生成单质硫,两者原理最相似。

  15. B 在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时,应该按不足量的物质的组成来写,A选项中的Ca2+与OH-离子物质的量比应该为2∶1;B项考察铵盐的性质,该离子方程式正确;C项中氢氧化镁为难溶物,不应拆开写;D项没有配平。

  16. C 由于Na2SO3易被X2氧化(X为Cl、Br、I),所以Na2SO3、 NaBr、NaI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Na2SO3>NaI >NaBr。向NaBr、NaI、Na2SO3的混合液中,通入—定量氯气时,氯气先氧化Na2SO3,Na2SO3被消耗完后再氧化NaI,最后氧化NaBr。逐项分析如下:A项,当通入的氯气量较多时,Na2SO3、 NaBr、NaI被完全氧化,生成的Br2在将溶液蒸干时挥发、I2在灼烧时升华,最后剩余NaCl和Na2SO4 ;B项,通入的氯气量较少时,氯气只氧化了全部Na2SO3或氧化了全部Na2SO3和部分NaI ;C项,生成的I2在灼烧时时升华,得到的固体剩余物中不可能有I2;D项为通入的氯气将NaI、Na2SO3全部氧化或将NaI、Na2SO3全部氧化外还氧化了部分NaBr时的剩余物。

  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17.①溴水,溴水褪色

  ②Na2S溶液,生成浅黄色沉淀

  ⑴要证明Na2SO3具有还原性,应选用具有氧化性的试剂,在所给的试剂中溴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且溴水有颜色,反应现象明显,若Na2SO3具有还原性,则会使溴水的橙色退去。

  ⑵要证明Na2SO3具有氧化性,应选用具有还原性的试剂,硫化钠溶液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Na2SO3和Na2S反应生成S,产生浅黄色沉淀。

  18.Ca(OH)2+CO2=CaCO3↓+H2O 、 Ca(HCO3)2=CaCO3↓+CO2↑+H2O、

  生成CaCO3沉淀和CaCO3沉淀溶解所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

  Ca2+ 、 HC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碱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由于开始时,二氧化碳的量相对较少,所以先生成碳酸盐;当碱消耗完后,再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和水继续反应,转化成碳酸氢盐;碳酸氢盐不稳定,加热时易分解,又转化为碳酸盐。在Ca(OH)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先生成CaCO3(不溶于水),再转化为Ca(HCO3)2(能溶于水),加热时Ca(HCO3)2分解又生成了不溶性的CaCO3。由于生成CaCO3沉淀和CaCO3沉淀溶解所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所以OA段=AB段。

  19.. (1)①通入O2,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②试管内液面升高③最后试管内剩余一种无色气体

  (2)NO 1.0 ml

  (1)通入的O2与NO发生反应生成NO2:

  ①2NO+O2 =2NO2

  所以看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生成的NO2溶于水:

  ②3NO2+H2O =2HNO3+NO

  ①②两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③4NO+3O2+2H2O =4HNO3

  气体被消耗,所以又会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V(NO)∶V(O2)≠4∶3,故最后有气体剩余,不论剩余NO还是O2,都为无色气体,这是看到的第三个现象。

  (2)设1.5 mL O2全部参加反应,由(1)中③知:

  V反应(NO)=V反应(O2)×4/3=1.5 mL×4/3=2.0 mL

  而NO的总体积是3.0 mL,故剩余NO气体1.0 mL。

  20.(1)N2 O2

  (2)N2+3Mg= Mg3 N2(N2+3H2=NH3)

  (3)O2+ 2H2=2H2O(2Mg+ O2= 2MgO)

  在一定条件下甲与丙和甲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3反应,产物中元素甲显负价,说明反应后甲的化合价为-3价或-3n(n为正整数),由前18号元素的常见价态可知,反应后甲的化合价为-3价,甲为N2 ;与N2 1:3反应的单质有H2、Mg,丙与丁是H2和Mg。在一定条件下乙与丙和乙与丁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产物中乙显负价,说明反应后乙的化合价为-2价或-2n(n为正整数),由前18号元素的常见价态可知,反应后甲的化合价为-2价。甲为O2或S , O2 与H2、Mg都可都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但S与H2、Mg反应时,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因而乙是O2。由于丙、丁不能确定谁是H2或Mg,所以甲与丙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是N2+3Mg= Mg3 N2或N2+3H2=NH3;乙与丁反应生成W的化学方程式是O2+ 2H2=2H2O或2Mg+ O2= 2MgO。

  21.(1)AB

  (2)B

  (3)减小;增大

  (4)①在盛有氨气的烧瓶中出现“喷烟雾”现象;②打开活塞c。

  (1)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很大,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压强差(负压),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HCl极易溶于水H2O,CO2易溶于NaOH溶液(CO2和NaOH溶液反应被溶解),AB都能形成喷泉。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NO不溶于H2O,CD都不能形成喷泉。

  (2)图Ⅱ烧瓶中的压强不变,因为烧瓶和大气直接相通。若能增大锥形瓶中的压强,也会将锥形瓶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形成喷泉。Cu与稀硫酸不反应,在锥形瓶中加入Cu与稀硫酸,不会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增大,形不成喷泉;Al与浓硫酸 、Fe与浓硝酸在常温下产生钝化现象,不生成气体,若在锥形瓶中加入Al与浓硫酸 或Fe与浓硝酸,也不会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增大,也形不成喷泉;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气体NO,若在锥形瓶中加入Cu与稀硝酸,由于生成的气体使锥形瓶中的压强增大,能产生喷泉。

  (4)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会使盛氨气的烧瓶中压强减小,左烧瓶中的HCl流入右烧瓶,从而在盛氨气的烧瓶中产生“喷烟雾”(NH3+HCl= NH4Cl↓)现象。①操作后,两个烧瓶中的压强都减小,打开c则会产生双喷泉。

  22. (1)5.0 mol/L (2)15.68 (3)16.8

  (1)从图中可看出34.4 g混合物和100 mL NaOH恰好完全反应。

  n(NaOH)=n(NH3)= =0.5 mol

  c(NaOH)= =5.00 mol/L

  (2)当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51.6 g时,固体混合物完全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100ml=150ml;而V(NaOH)=140 mL,说明固体过量,所以V(NH3)=n(NH3)×22.4L/mol

  =n(NaOH)×22.4L/mol=5 mol/L×0.14 L×22.4 L/mol=15.68 L。

  (3)同理当V(NaOH)=180 mL时,说明NaOH过量,则固体51.6 g完全反应,则:

  V(NH3)=16.8 L

小编推荐

1.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2.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3.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4.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5.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6.童年趣事作文350字13篇

7.春游为主题的游记四年级作文

8.四年级游记作文400字10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