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

文/倾心~九月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我们应该从基础知识运用、材料信息取舍、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地理能力。要多动手动笔,加强考试技巧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手脑并用才能使自己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小编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1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

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

⑴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三江平原商品率;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

4.农业发展方向

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⑷“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2

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

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

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

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

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E.水资源污染严重(错)

(2)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7)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原因是:

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8)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9)新建和山西荒漠化的面积及原因比较:

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10)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大;

②高原面积大,高山环绕盆地,沙漠、戈壁广布;

③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

④草原和荒漠为主要自然景观。

(11)西北地区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呈环状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绿洲上;

主要区位因素是:水源

关于沙尘暴

(1)呈片状分布。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2)沙尘暴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①自然地理环境: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少(大部分地区少于200毫米)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②人文地理环境:人口稀少,少数民族集中;交通不便;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比较落后。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3

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

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期:长江三角洲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

缓慢。

农业社会时期: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江三角洲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越来越稠密。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农业社会后期:

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江三角洲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遥感(RS)

主要是获取信息,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工作过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2、全球定位系统(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如,可以精确定位某地理事物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还可为飞机、船舶、汽车导航。

由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3、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优点: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强大;③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

4、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小编推荐

1.2023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考点总结大全

2.202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3.平凡的世界高二读后感十篇

4.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5.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6.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7.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8.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