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所以学科都有它自身的规律特点,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知识点
句
(一)名言警句
1、珍惜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时间就是生命。——富兰克林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绎
2、学习、读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友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
庄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付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
4、团结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权
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语
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
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1、古诗——《乡村四月》(宋翁卷)————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①诗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②诗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大人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劳动人民的喜爱。
①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②诗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3.词——《渔歌子》(唐张志和)————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①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②诗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文学常识、要点
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望洞庭──唐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3、忆江南──唐白居易
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4、乡村四月——宋翁卷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赞颂了农村劳动人民的勤劳,表达作者对天真、可爱的儿童的喜爱。
6、渔歌子——唐张志和
意境优美,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情趣。
四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1.重视预习,树立良好意识
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预习,持之以恒抓好预习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必备环节,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融入了自己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教给方法,进行有效预习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良好的方法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开始不会预习,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把具有示范性的语文预习课带到课堂上来,上几次预习指导示范课。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就一篇要学的课文为例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预习中要完成的几个任务,等到学生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己去预习新课文了。
在预习中,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学生标号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这是一个“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应指导学生预习的步骤。
第一步:通读感知。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划出词语,并自学生字词语。字词预习的要求是在预习本上给生字注音,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自己查阅工具书,或运用一定的方法解释词语,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同时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步: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具体要求是摘抄课文中的描写精彩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三步: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具体要求是在所摘抄的句子上圈出关键词语,进行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同时还有哪些疑问或对课文后的思考题已经进行了思考都记录下来。
具体来说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完成这样几个环节: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
二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切忌学生从现成的参考书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可让学生到网上、图书室翻阅有关资料。
三画。画出关键词,重点句段。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等勾画出文中的重点、难点。比如预习具有统领全文、揭示中心语句的课文时,就可以在这句话的下面画上一道“--”。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
四问。课堂上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心态,老师在给学生讲清道理之外,还应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3.加强评价,形成良好习惯
学生预习后,教师一定要注意做好跟踪检查,看看该理解的是否理解了。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每次预习,教师应注意检查,看看学生生字注音、词语理解是否准确,对所摘录的句子的理解,对问题的思考是否准确,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然后对质量较高,有自己独特见解的预习给予奖励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