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阶段的物理,实质上正是在锻炼你利用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物理直觉跳过当时力不能及的物理/数学细节、得出可靠结论的能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怎样学好物理,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怎样学好物理
在我看来,学好物理最重要的是两个东西。
第一,学科基本功,基础知识必须扎实,基本的解题套路必须练习纯熟。
第二,思维能力,这个玩意儿最不好说,大部分人觉得自己学物理没天赋,思维局限性太强等等。
那么,学科基本功和思维能力,这俩关键的东西能不能解决,如何解决?
首先说,能不能解决的问题。
答案是肯定的,有人觉得自己没天赋,其实我就呵呵了,只要智商不是太低,初高中物理这点东西,完全在你可理解的范畴之内。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能力,但也永远不要高估你的努力程度。如果你自信智商不比普通人低,那么,你的物理成绩应该达到优秀的程度,如果没有,绝对是你的努力程度还不够,承认这一点,这样你还有救。承认这一点,至少在物理学习上,你该有点信心。这是个态度问题,没有这样的态度,说什么方法技巧,纯属扯淡。
再来说如何解决的问题。
学科基本功和思维能力,说穿了,相辅相成,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根本谈不上思维能力,反过来,思维能力的提升又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基本功的累积是量变,思维能力的跃升则是质变,没有量变,哪来的质变,所以入手点还是基本功。
物理的学科知识,不外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比如基本的概念、定律、物理现象等等,这都属于陈述性知识,这部分知识必须是准确掌握,要达到能准确复述的程度,理解各个概念的来龙去脉,总结归纳各个概念的区别联系,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需反复区分理解。还有一类叫做程序性知识,比如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方法步骤、正交分解等等,完全就是一套程序,先把每个步骤听明白了,细节的注意事项弄清楚了,然后就是训练呗,练十遍你掌握不了,练一百遍总该差不多了吧,练到五百遍的时候,你绝对驾轻就熟,还能自己总结出诸多的使用技巧和方法。一句话,不怕你不会,怕的是你不去练。所以,上课的时候最好认真听,做好笔记,课后练习好好做吧,这些最基本的,靠的就是踏实认真,拼的就是功夫。
说实话,要是基本功扎实了,一般的物理考试,有个优秀的成绩已经不成问题了。思维能力的提升个人感觉有点像顿悟,等累计到一定程度,突然有某个时刻发现原本很难理解的东西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就是说你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它是以基本功的不断累计为前提的,其实没那么玄,踏踏实实的把该做的都做了,思维能力就在那里等着你。你没有累计到那个程度,再怎么渴求,思维能力也不搭理你,等你到了那个程度,自然而然的获取了它。
作为物理老师,这是我的心里话,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讲,他们可能觉得我这不全是废话吗,呵呵,是的,我对很多人这么说过,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废话,不过我还是要这么说。
为什么物理对多数学生来说都是高中理综最难学科?
因为你们在用数学的方式学物理。
最高票的“物理需要搭配微积分论”,正好把这个弊端说的再透彻不过——直到学了微积分,才知道原来中学那些“散碎”的物理知识居然是能串起来的。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中学就让你掌握微积分,你会哭的更惨。
历史上,物理建立在微积分之前;甚至,正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需要,才促使牛顿发明了微积分——而关于“微积分是否正确、为什么正确”的数学证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能够做出。
你说,你是靠数学这根拐杖学物理好呢,还是靠物理这根拐杖学数学(微积分)好?
鸡生蛋蛋生鸡,你们就慢慢折腾去吧。
事实上,目前的物理学,仍然有很多领域远远跑在数学之前。
比如“重整化”之类,物理学家凭自己的“物理直觉”直接就拿来用了;完了做出的预测还很准确很出成果——数学上能证明吗?数学家抬头望天。
怎么办?物理先不研究了,封存起来,等个二三百年三五百年或者七八百年,数学水平到了再继续?
物理不是数学。
物理不是数学。
物理不是数学。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只靠死记硬背公式/定理,那是学不会物理的。
那样学,就只能求助于大学的微积分知识/物理公式,才能解决中学级别的物理问题。
遇到大学物理你咋办?
知乎上恰好就有个例子能回答“相关专业的某些学生,拿着高大上的专业公式试图碾压一个中学课题,却怎么都套不对是什么体验”:为什么把水管出水口捏扁可以让水流射得更远?
不得不很遗憾的告诉你们,正如这个案例所体现的一样: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里面,至少在我熟悉的几个领域里,起码有9成是不知道学校教的公式能够适用的前提条件、或者不知道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该如何找突破口的——哪怕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中学知识。
物理是有自成流派的,它实质上一直在相当程度上引领着数学的发展,可不是数学的跟屁虫。
因此,想像数学一样靠背公式学会物理,那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想只靠背公式学会数学,也是不可能的——虽然借助题海战术可以拿到高分;但高分不等于学会。
数学和物理恰好是两个极端……
数学是从极简的几条公理出发推出庞大的体系,利用公理本身的可靠性保证体系的可靠性。
物理却是从“对自然界一个侧面的观察”出发,猜测背后的原理应该什么——然后利用“实证”证明理论的可靠性(或者哪怕仅仅是利用实证推翻了前人的理论,也足够你成名成家的)。
换句话说,数学是靠住“最简单所以不可能错”的公理求发展,物理则是跟着“唯一可供研究的自然界”学知识。
所以,如果你用数学的学法学物理,那么对不起,物理压根就不是公理体系,学不傻说明你在故意误导人,或者已经傻掉了但尚不自知。
反之,如果你用物理的学法学数学,也对不起,数学玩的就是严谨,因此“不允许不加证明的引入任何断言”——物理恰恰不遵守这点,它反倒是“鼓励随便猜,然后试试有没有猜对,猜对了就假定它是对的”:反正有实验兜底,歪不到哪。
但并没什么是能给数学兜底的,全靠逻辑严谨(现代数学甚至走向了“摒弃现实意义,将数学符号化”的不归路,以彻底断绝“现实经验干扰”的可能)。所以,敢照物理的学法来,肯定也是一学就歪……
当然了,大部分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是跟着教材/老师人云亦云,什么成型的体系都没学到。
总之,学物理必须用“物理学的思路”来。
拿数学当拐杖学物理是行不通的——那只能叫“假装自己懂物理”——就好像鸠摩智拿“小无相功”催动似是而非的“拈花指”,并不等于他真会“拈花指”一样。
什么是“物理学的思路”?
俩字:实证。
说的更准确点,八个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个大胆假设可不容易:没有足够的“物理直觉”,你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假设吗?
不知道?不知道你的物理就连中学级别的刚体质点问题都够呛,何况汽车发动机。
小心求证同样难:去哪找理想刚体?去哪找重100g的质点?去哪找没有摩擦力的光滑平面?到处都是误差,哪里求得了证?
现代物理最前沿,仍然是这种工作方式:我们观察到了一种现象,然后尝试去分析这种现象;为了分析它,我们需要找出(甚至是直觉出)不重要的干扰因素,想办法把它去掉;然后,猜想出一个描摹它的数学公式,再用实验证明它的正确性。
这个“猜想描摹它的数学公式”阶段,才是最能见证物理功底的地方。
典型如海森堡,愣是自己捣鼓出一套“能量表格”,折腾出一整套计算规则来,这才和薛定谔等人一起成了量子力学的开山祖师——然后他的导师才发现,海森堡捣鼓出来这套东西其实数学上早有了,叫做“矩阵”。但数学家并不知道它还能这样用,甚至包括海森堡的导师也是空自学了矩阵,并不知道它居然能拿来攻破量子问题。最终,还是得海森堡自己重新发明轮子,才发现它和量子力学绝配:然后,数学在矩阵方面的研究才被科学界重视。并且,在此之后,想要继续发展科学,矩阵这种工具基本上是必知必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