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需要对“成功”负责,需要对成功负责的东西,叫技能。然而现在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1
【第5课最后一课】
这篇小说是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的,表现一了小弗朗士从幼稚到悔悟再到懂事的思想变化过程。同时,小说通过不同角度的对比,表现了“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的不同,展现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
一、文章主旨
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阿尔萨斯、洛林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祈祷 哽咽 懊悔 喧闹
宛转 踱 诧异 哽住
三、课文分析
1.线索:小说以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主旨: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文章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表现了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有两个原因。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情况。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3.“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说明了小弗郎士的不爱学习、贪玩、天真、幼稚。
4.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兰西人,却由于普鲁士的入侵,不能再在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的地方教祖国的语言。这实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表达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尊敬与热爱。(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复杂的感情。是以爱国主义感情为基础的。)
5.小弗郎士觉得“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为什么? 韩麦尔先生真挚、深沉、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小弗郎士,使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珍惜最后一节法语课的行动,专心,积极,因此他认为“挺容易”,“全都懂”。
6.还有小弗郎士对“鸽子”叫声、产生的联想,表现“我”对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们用德语的愤恨与讽刺(嘲讽、蔑视)。 这就是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三层,写韩麦尔老师与学生们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这一部分写出了阿尔萨斯被普鲁士 占领后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深刻地展示了形式上的法语课实际上已成为一节生动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而且是一节极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促进了小弗郎士的变化成长,让他们的心头都飘扬着法兰西的国旗。
7.“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的崇高、伟大。很好地抒发了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8.小结韩麦尔先生形象: 韩麦尔先生既是一位严师,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受人尊敬的老师,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语言,有崇高的爱国情,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有战胜敌人的执着信念。
9.“使出全身力量”“法兰西万岁”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使出全身力量”:写字这一动作倾注了(集中了)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和力量。
“法兰西万岁”几个光彩大字,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10.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拿、使、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2
【第6课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宋理宗宝佑四年进士第一。历任湖南提督、知赣州。宋恭帝德佑元年,元军渡江,他在知赣州任上组织抗元武装,奉诏率兵万人入围临安。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痛斥敌酋伯颜,被拘至镇江。脱险后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后被元重兵所败,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坚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作《过零丁洋》以明志。后被送大都(今北京)囚禁达4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始终大义凛然,不为所动。后在菜市口从容就义。(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理解诗文和主旨)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历尽辛苦只因通晓一种经书而做官,被朝廷任用。四年来抗元的战斗稀疏。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世坎坷如同风雨打浮萍飘忽浮沉。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说明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向人诉说心中的惶恐,零丁洋里身陷元虏可叹我孤独无依。运用双关、对偶的修辞,将地名与心情暗合,表现出诗人为军队的失败惶恐不安,以及失败被俘后的孤独寂寞。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要能留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这一句采用直抒胸意的方式,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中心: 诗人通过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6. 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 答:比喻。把山河风雨飘摇的亡国之象与个人生死荣辱的经历刻画得悲壮动人,入木三分。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7.谈谈颈联的“惶恐”“零丁”的双层含义。 答:一指地名,二是包含着诗人忧虑国事艰难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3
【第8课回忆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现代作家。代表作小说《生死肠》,散文集《桥》、《回忆鲁迅先生》等。1935年因《生死场》而蜚声文坛。1936年东渡日本。l940年在香港发表了代表作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病故,年仅31岁。
1:为什么写海婴喜欢拉我的小辫子?这似乎跟写鲁迅先生没有多大关系?
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位慈父,鲁迅先生很懂儿童心理,丰富了他的慈父形象
2:萧红从先生的饮食起居写到待人接物等许多日常小事,为什么单单从笑写起?
表现鲁迅先生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人觉得他亲切、可亲,拉近了伟人与读者的距离。
3:文中提到先生对青年人字迹潦草“深恶痛绝”,为什么还是戴上眼镜一一展读?
真心关爱青年人,对青年人既要求严格,又满怀慈爱
4:文中“贩卖精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直接点明冯雪峰的身份?
是隐晦的说法,生活在国统区,不便公开说。说明鲁迅先生与--人关系密切,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鲁迅先说话风趣、幽默。
5:文中主要描写了有关先生的哪些细节?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细节描写来刻画
鲁迅先生呢?
走路的姿势
戴眼镜看字潦草的书信
亲自校对瞿秋白海上述林文稿
从饮食起居、待人接物等方面全方位展现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这样写可以以小见大,再现鲜活生动、可亲可敬的鲁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