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与计算地理区时的巧妙方法

文/后来没有后来

  区时、地方时关系傻傻分不清,每次都算错?今天带大家来理清那些高考前你必须要学会的计算方法,赶紧背下来吧!现在多记一个知识点,高考就多一分把握。小编整理了地理学习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

  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

  一、直线法

  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么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

  这种通过数数的方法最好避开日界线。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如果计算中确实要经过日界线,在直线上可以把东西十二区直接标成十二区,以免把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数成两个时区而出现错误。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结果非常可靠。所以这种笨方法可以为学生挣得3~4分,甚至更多。但是这种方法有时也许会很烦而且不管用,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时计算时。

  二、公式法

  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

  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三、应用训练

  区时的计算属于知识运用性难点,对这类知识难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针对性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有一定问题层次、问题坡度又较缓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层层深入,步步为营,逐步消化难点。

  例1.已知北京时间是6月5日上午10时,求:①东京(东九区)的区时;②莫斯科(东三区)的区时;③纽约(西五区)的区时。

  分析:从问题的层次来看,这道试题在设计时是层层深入的。问题①中北京和东京分别在东八区和东九区,是两个相邻时区。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个小时,且东京在北京的东边。因此东京的区时是6月5日上午11时。

  问题②中莫斯科在东三区,与北京相差五个时区,且位于北京的西边。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因此莫斯科的区时是6月5日上午5时。此问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问题③中纽约位于西五区,一个在东时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且所求的纽约位于北京西边,因此纽约的区时为6月4日21时。

  例2.有一架飞机6月5日上午10时从上海(东八区)起飞,向东越过太平洋到华盛顿(西五区),途中共飞行了19小时20分钟。问:①飞机穿过了多少个时区?②飞机起飞时华盛顿的区时是何时?③飞机到达华盛顿时,当地时间是什么时间?

  分析:例2在例1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且这是一道递进题,每一题环环紧扣,前面的试题答案对后面试题的解答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解答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问题①在求解前要先进行仔细的分析,题目说飞机是向东飞行,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先由东时区的小时区到大时区,中间经过东西十二区,然后再由西时区的大时区到小时区,则飞机穿过的时区数为:(12-8)+(12-5)=11(个)。

  前一问解决后,问题②就比较好解决了,此题计算时,华盛顿位于北京的东面,钟点要早,因此要用已知时间加上区时差:10+11=21,又由于飞行过程中经过日界线,日期要后退一天,因此华盛顿的区时为6月4日21时。飞机在上海起飞时,华盛顿的区时已经求出,要求飞机到达时华盛顿的区时,只需要加上飞行时间就可以了。因此飞机到达时华盛顿的区时为:6月4日21时+19时20分=6月5日16时20分。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假设A地经度为A°,地方时为a时,B地经度B°,地方时为x。首先这四个量写成下面类似矩阵的格式:

  计算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找隐含条件

  上述四个量知道了任意三个,都能求出第四个。但是这三个量一般不会直接给出,往往在隐含条件当中。

  1、隐含条件是特殊区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世界标准时间——0°经线的地方时。例如2003高考题第1题:P地(75°W)日落时,北京时间9点,求P地日落时间。隐含条件就是120°E的地方时为9点。

  2、隐含条件是特殊时刻。正午──地方时12点;太阳直射赤道时,任何地方日出时都是地方时6点,日落时地方时18点。

  二、算经度差,排列“矩阵”

  1、两地都在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经度差等于两个度数直接相减。

  但是注意东经是往东度数增加,西经是往西度数增加。所以应该把“矩阵”写成以下格式,以保证西边的地点在左边,东边的地点在右边,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假设E°和W°分别表示东经度和西经度)

  2、两个地方一个在东经度,另一个在西经度,两地经度差等于两个度数直接相加。“矩阵”应该排列成以下格式,保证西经度在左边,东经度在右边。

  三、算出时差,得出结果

  由第二步求出经度差后,除以15°,得出的结果就是时差ΔX。若x在a左边(即西边),x=a—ΔX,若不够减,则加上24,同时日期减去一天。若x在a右边(即东边),x=a+ΔX,若结果大于24,则减去24,同时日期加一天。

  例、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75°W图略)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问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

  A.22时

  B.14时

  C.20时

  D.16时

  第一步找隐含条件,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也就告诉了120°E的地方时是9时0分0秒,这样就知道了3个量。第二步,由于两地为120°E和75°W,所以经度差等于两个数值相加,即195°。然后排列“矩阵”:

  第三步,两地经度差195°除以15°,结果为13,即为两地的时差。所以X=9-13=(9-13)+24=20。所以答案选C。

  计算地理区时的巧妙方法

  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着,一般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地点要比西边的地点的时刻早。

  2.地球作为一个近似的球体(360度)每24小时自转一周。即1小时转过经度15度,那么每隔15度就划1个时区。国际上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度到东经7.5度,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

  3.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叫做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标准经线上的时间便是整个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

  4.分清一天24小时的时间表示方法:

  凌晨、上午用0:00~12:00点表示,

  下午、晚上用13:00~24:00点表示。

  5.区时计算用东”加”西”减”法。

  当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后:

  不同时区的区时计算参照以下方法进行:

  (一)知道“西”求“东”,用西的时间“加”上东和西相隔的时区即可,但有两种情况:

  1.如果两数之和在0:00~24:00之间,那么该数即为所求地的时间,并且日期不变。

  例如:

  已知:A:东四区为 3月24日,下午15:00点;

  求:B:东九区的区时。(3月24日晚上20: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5个时区,即两地相差5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东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5:00)“+”相隔时区(5),即15:00+5=20:00点。由于两数相加之和(20:00)在(0:00~24:00)间,故B地的日期不变,同样为3月24日。

  2.如果两数之和大于24:00,那么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时间为:两数之和减去24的差。例如:

  已知:A:西九区为3月24日,上午9:00点;

  求:B:东八区的区时。(3月25日凌晨2: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17个时区,即两地相差17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东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9:00)“+”相隔时区(17),即9:00+17=26:00点。由于两数相加之和(26:00)大于(24:00),故B地的日期首先增加一天,即为3月25日;时间为:26:00-24:00=2:00,即凌晨2:00。

  (二)知道“东”求“西”,用东的时间“减”去东和西相隔的时区即可,同样有两种情况:

  1.如果两数之差在0:00~24:00之间,那么该数即为所求地的时间,并且日期不变。

  例如:

  已知:A:东三区为3月5日,晚上19:00点;

  求:B:西四区的区时。(3月5日上午12: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7个时区,即两地相差7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西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9:00)“-”相隔时区(5),即19:00-7=12:00点。由于两数之差(12:00)在(0:00~24:00)间,故B地的日期不变,同样为3月5日。

  2.如果两数之差为一个负数,那么所求地的日期首先减少一天,时间应为:两数之差加24的和。

  例如:

  已知:A:东八区为3月5日,下午13:00点;

  求:B:西十区的区时。(3月4日晚上19:00点)

  解:A和B两地相隔18个时区,即两地相差18个小时,并且B地在A地的西边,故B地的时间为:A地的时间(13:00)“-”相邻时区(18),即13:00-18=-5:00点,由于两数之差(-5:00)为一个负数,故B地的日期首先减少一天,即为3月4日;时间为:-5:00+24:00=19:00,即晚上19:00。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所求区时稍有难度的是:两数之和大于24:00和两数之差为一个负数的情况,只要实践中多练习,我们便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应用!

小编推荐

1.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2.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3.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4.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5.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6.童年趣事作文350字13篇

7.春游为主题的游记四年级作文

8.四年级游记作文400字10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