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命题规律与综合题答题技巧

文/红雄王一

  在文综的学习中,地理无疑是最难的一科,不仅有背诵的内容,还有计算题,若无答题技巧傍身,何来容易夺高分。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与命题规律总结

  一 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

  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

  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二)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三)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 东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

  (四)解题方法介绍

  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

  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知识技术

  D.市场广阔

  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

  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热带沙漠气候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答案:D

  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5.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

  例如: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答案:C

  点拨: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最高,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

  (五)选择题类型:

  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

  2.最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

  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

  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

  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

  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

  做题时注意以下方面:

  (1)分析材料,画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规律、变化趋势、分布等,并将各个信息进行联系或汇总。

  (2)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

  二 综合问答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综合题常见类别有:

  (一)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二)论证和探讨问题

  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

  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

  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

  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

  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

  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

  回答思路:三套系统

  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

  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

  常见问题例如:

  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害措施

  4.规律问题

  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

  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

  ③面:形状、大小

  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①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②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③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④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⑤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⑥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⑦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⑧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⑨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

  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能力问题

  ①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

  ②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

  ③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

  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

  综合题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

  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综合题答题有技巧

  综合题常见类别

  01

  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

  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 地理成因问题

  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

  3.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

  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02

  论证和探讨问题

  1.评价问题

  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

  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

  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

  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

  2.比较问题

  如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注意点:两边都要回答

  3.措施问题

  例如,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环境污染措施,生态破坏措施等。

  答题思路:

  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

  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

  4.规律问题

  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

  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

  ③面:形状、大小。

  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答题思路

  答题总纲:审题目——析思路——列语言

  01

  具体解题思路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的考查意图、方法,精准审题是目的。

  (1)审图文材料,如:文字、图片,特别是图例,明确考题考查方向。

  (2)审关键词,如:描述、指出、简述、分析、说明等,明确回答问题方式。

  2. 根据材料、设问,参考分值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等,分析并确定答题思路。

  (1)高质量的知识、技能贮备是关键。

  (2)结合具体情况(资料、设问、分值等,尽可能的运用材料所提供条件)建构答题思维方式。

  3. 组织语言,全面简洁、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

  (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

  (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

  (3)富有逻辑:有因有果、先因后果

  (4)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

  (5)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

  (6)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

  02

  真题解析

  (2017•新课标Ⅰ卷 )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解题技巧示例

  第一步:审题目

  1、审图文材料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2、审关键词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第二步:析思路

  (1)本题主要考察了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的矛盾。

  要结合题干要求从气候条件和用途来分析。由材料可知,剑麻属于热带经济作物(由材料知),而我国热带面积较小,因此产地范围小,产量较低(调用自身知识储备);另外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剑麻的质量较差(调用自身知识储备);而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剑麻纤维的利用领域较广,需求量大,因此供需矛盾突出。

  (2)本题主要考查农场兴建的区位因素。

  要结合图示信息从区域交通、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基洛萨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通过铁路连接首都与港口,对外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由材料知)。

  (3)本题主要考查剑麻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主要从剑麻的特点和区域气候的特点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剑麻生长在热带,温度高,降水多;刚割下来的剑麻叶片的水分含量大,如果不及时加工,则非常容易腐烂,从而会破坏纤维的质量,进而影响品质。

  (4)本题主要考查剑麻农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可知能够为该地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从“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可知,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步:列语言

  【参考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高中地理命题规律与综合题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1.高中地理各专题常见答题模板

2.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方法和技巧

3.2017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锦

4.高考地理快速复习技巧三篇

5.高中文科生地理主观题有哪些答题技巧 文综人文地理大题怎么回答

小编推荐

1.202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2.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3.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4.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5.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6.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7.童年趣事作文350字13篇

8.春游为主题的游记四年级作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