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的学生家长教育方法

文/寂寞痛

  真正聪明的家长会根据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特性来调整自己的“育娃战略”,也就是不同年龄的孩子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不同年龄的学生家长教育方法

  两岁以前 培养与孩子的亲密关系

  妈妈生病了很难受。对谁也没说,依旧坚持着给全家人做饭。

  这时,幼小的女儿紧紧跟随着妈妈,小脸满是担心。

  “妈妈,你是不是不舒服?”

  这时的妈妈,多么的惊讶和感动。

  但是,这样的心心相通却不是与生俱来的。

  孩子在两岁以前,情绪感应非常灵敏,情绪管理也比较容易。建议父母要和孩子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和信赖关系,比如:陪伴孩子玩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晚上让孩子和自己同床等,这对将来孩子和父母的感情维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很多父母没有办法带孩子,应该让孩子和其他亲人建立稳定的紧密关系,比如:姥姥、奶奶、或者阿姨等,这对培养和管理孩子将来的情绪非常有利。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由其他亲人带大,比如说由姥姥带大,和姥姥建立了亲密关系。那么当孩子回父母身边时,父母不能攻击孩子的姥姥。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和亲子关系的建立非常不利。

  2 — 6岁 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聪明,于是,从孩子刚会说话起,就教他识字、算术、背唐诗。但家长可曾想过,这样的教育反而扼杀了一个天才的成长。

  天才不是死读书,而是从小就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物体的结构,色彩、形状等有敏锐的感知,但天才的这种感知能力不是天生的。孩子在6岁前用非语言系统的方式来感知世界,尽量不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而是让孩子用眼睛、用心灵感受世界。

  语言体系是最容易掌握的,也是最简单的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当孩子学会了用文字和语言表达时,他会很自然地发展逻辑思维的左脑,而形成思维的右脑则渐渐不再发育。孩子所有的想象力都变成了简单的语言,右脑的发展就被扼杀了。

  所以,孩子在6岁前,应该重点发展右脑,让他这种敏锐的感知力一直保持到成年,而理性思维的开发应该在7岁以后。让他们认很多字,背很多诗,实际上,让我们用成人的思维阻碍了孩子本来的发展。

  6 — 10岁 允许他们犯错误

  毫无疑问,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真正让父母操心了。他们走向了学校,开始接触社会,他们优秀与否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学习成绩。

  然而,这个阶段的孩子也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尤其对于小男孩来说,可能很难安安静静地在教室里听课。他们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让老师头疼不已,让家长脸上无光。

  对于孩子来讲,这些只不过是他成长的一种状态而已,根本不是个问题。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特殊的孩子,比如说调皮捣蛋,他们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批评。

  我们在潜意识里已经假定这些孩子是有问题的,但是从长远来看,真的有人格完整的人吗?没有,而且相反,很多有成就的人都很偏执狂、脾气暴躁,这是因为,能量的创造需要情绪。

  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在这个阶段可以犯的错误,而不是用成人的观念和思维系统地去分析他。一旦分析,我们就会看到问题,并越来越觉得这是个问题,而孩子会也越发释放出这个问题。

  10 — 14岁 用“无知”面对孩子

  建立有效沟通

  在我们已知的观念中,好孩子是应该好好读书,成绩优秀的,这样的孩子才能有好的前途,成绩不好的孩子没出息。混沌学理论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未知的,如果家长能够用“无知”的态度面对孩子,也许一切都大不一样。每个成功的案例都是不可复制的,每个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式。

  因此,家长应当重新用“无知”的方式,用充满认同感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孩子。让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成长,而不是把各种主流的观点强行让孩子接受。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对你的孩子来说是种福音。

  10-14岁是青春期前的过渡阶段,由于真正的叛逆期还未开始,过去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事实上,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会对青春期有直接的影响。为什么说这个阶段重要呢?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具有一些青春期的特征,但相比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这些孩子的叛逆心理还不至于那么强烈。家长若能在这一阶段与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方式,那么将来家长也能更自然地与孩子交往,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不妨以朋友的方式与孩子亲近,在说教前先耐心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鼓励孩子说出心里话。如果这些话涉及到孩子秘密,家长还应遵守保密承诺。如果在谈话间,家长真察觉到孩子犯了错误,也要尽量控制情绪,不要对孩子大加责骂。

  亲子间的有效沟通不是建立在家长权威之上,而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只有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可以完全信赖,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

  14 — 18岁 民主家庭的孩子没有叛逆的青春期

  家长要懂得尊重与放手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处于学习和升学的高压状态,面临着各种人生选择,每一个问题都关乎孩子的前途,家长们无不神经紧绷,担心这担心那,有时免不了以自己的意志代孩子行事。可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已经很强烈,对于家长的善意很可能不领情,这又容易引起亲子关系紧张。

  仔细分析,青春期的较量正是孩子和家长争夺“话语权”、争夺家庭“权威”的较量,不难发现,小时侯越乖的孩子在青春期越叛逆。这是因为从小家长都用成人的权威对孩子说话,用成人的文化教育孩子,孩子原本的年龄特质和他所接触的观点发生严重分裂。

  当他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后,他的分裂感越强,青春期也就越叛逆。父母应该以一种开放、宽容的眼光来看孩子,因为孩子从来不需要和父母抗争什么,家庭应该是个“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正如《少年派》中爸爸林大为对女儿所说的“与其是我们陪你,不如说是让你多陪陪我们”,这就有了情感之外更深刻的意味:所谓成长,与其说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指引”,不如说是父母和孩子相互赋能、共同经历的过程。

  “真正爱孩子,是给他以独立的人格和力量,让他能接管自己的生活。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懂得体面退出的爱,父母对孩子最真切的关怀,除了手牵手,还有放开手。

  孩子抗拒的不是教育内容,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

  之前同一朋友公司谈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越来越多家境不那么殷实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苦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一副我弱我有理姿态常常会让身边的人对其产生很大意见。从而造成人际交往上彻底失败。

  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

  10年前,家境清寒的人们大多是勇于认清自身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限于自己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个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他们从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可以对某个综合性的项目负责。而是一枚螺丝、一个零件,幻想后面有为自己收拾战场的家长。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

  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便宜的衣服。然而,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

  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搏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

  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中国的家长常常把这个可怕的礼物完完整整地送给自己的孩子,这个礼物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重智轻德”。

  其表现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溺爱成性,片面注重智力的培养。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中国俗话说:“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

  经常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他们觉得大人所做的一切, 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不懂得为人着想, 也不知道大人的艰辛和付出。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性格自私自利、骄横乖张,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他们甚至不懂得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这完全是孩子的错吗?不要只是抱怨,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样懂事,我家的孩子却是个小霸王。孩子从懵懂无知到变身霸王并非一日之功,当孩子习惯了索取就忘记了感恩,总在希望别人不断地给予,也不会想到自己要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

  这种现象是在告诫家长怎么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首先走出爱的误区。

  所以,爱他就教他学会分享,爱他就让他懂得感恩。给孩子最好的爱是让他们能够坚韧与独立、自律与担当。让他们长大离开父母的怀抱后,能够继续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不同年龄的学生家长教育方法相关文章:

1.小学生家长应该学会的教育方法

2.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学生

3.父母教育孩子年龄段

4.80后父母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介绍

5.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及对策

小编推荐

1.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2.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3.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4.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5.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6.童年趣事作文350字13篇

7.春游为主题的游记四年级作文

8.四年级游记作文400字10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