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范文整理

文/歲月如歌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⑵掌握不同时期影响中国国内和国际上人口迁移的因素。?

  ⑶掌握人口迁移的特点及意义。

  ⑷掌握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⑵通过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分析探究的能力。?

  ⑶通过阅读教材中“三峡工程大移民”、“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宁夏南部山区吊庄移民”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实例,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及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⑵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判断人口迁移产生影响的观点。?

  ⑶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观和环保观。

  二、重、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自主阅读探究法。讨论归纳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自主阅读“宁夏南部山区吊庄移民”的有关图文资料和课文内容,讨论分析总结: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三大要素,即空间移位、居住地的变更,时间限度(一般在一年以上)。

  学生活动:阅读实例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人口迁移所包含的三大要素。利用教材第?17?页活动第?1?题实例,尝试判断这些实例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结合教材第?17?页活动第?2?题,完成相关内容。

  2.人口迁移分类:

  ⑴国际人口迁移:发生在国与国之间,大洲与大洲之间的人口迁移。

  ⑵国内人口迁移:发生在国内地区与地区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口迁移。

  ①城市化:

  ②逆城市化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学生阅读:阅读“宁南山区人口迁移”和“美国国内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及“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人口迁移”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总结:四大因素,即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强调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重要的。

  学生观看视频:北方地区许多老人在海南和昆明买房而出现“候鸟族”。美国有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气候不仅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而且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着人口的迁移。

  再如:水资源及丰歉程度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然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严重自然灾害,会发生人口的大迁移。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我国河北、山东等省农民的“闯关东”现象,就是一种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触发的原因是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引起的饥荒,但是,自然灾害之所以能够引起饥荒,则是因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结合)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无力抵抗自然灾害的结果。我国历史上古楼兰城市的消失,也从某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现在某些大河流域如长江、珠江、尼罗河、多瑙河、伏尔加河等,也是人口密集地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淡水天然分布状况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弱,但是淡水资源仍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条件。

  2020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范文二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标分析】把握本课标重在“举例”两字上,主要看学生是否能用具体实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条课标的认知水平应为运用水平,运用本地的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迁移特点,同时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等基础知识是达成这条课标的必要知识铺垫。

  【教材分析】

  本节就体例而言,与第一节有相似之处——即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举例来透过现象分析本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表述我国和世界人口迁移的“事实”,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本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口的迁移,第二部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材第一部分人口的迁移是“第一节人口数量变化”的延续,也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另一重要因素。主要内容包括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首先通过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人口迁移,并由此讨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点,这样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原因的好奇,人口为什么会出现大量迁移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注意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概念的区别,引导学生读读图1.8总结我国人口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迁移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原因。

  第二部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教材通过设问的方式巧妙的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其中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教材以美国的人口迁移为案例,分析美国人口发生迁移的因素。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多举案例引导学生来分析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节学习的基础上明白,就世界范围来看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但就一个地区或国家来说人口的迁移(人口的机械增长)也是其原因,而且人口迁移是很常见的社会现象,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兴趣浓厚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或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不同特点。

  2、利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具有不同的特点。

  3、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经常的一种现象,它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

  2.立科学的人口观、发展观。

  【教学重点】

  1、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际)。

  2、际人口迁移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

  3、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和移民的流向。

  【教学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增长和分布状况,这种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在时空上是不均的。而人口的增长既有自然的增长(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有机械的增长——即人口的迁移。而人口的迁移又进一步影响了人口的分布,那么,什么是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呢?

  一、人口的迁移

  注意区分概念:

  1、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

  人口移动泛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如旅游、出差、购物等。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指的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人口迁移”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不能作为人口迁移的标准。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人口迁移的规模大小(或人口流动的流量大小)

  (2)人口迁移的方向(或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分布)

  (3)人口迁移方式(例如自发的,政府组织的,外力强迫等)

  (4)人口迁移特点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

  (5)人口迁移的意义(或作用),包括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作用。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3、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时间 特点 举例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15~16世纪,欧洲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引发了7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二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因为西欧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4、我国的人口迁移

  时间 原因 特点 古代 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 = 1 GB3 ① 人口移动规模小 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 = 2 GB3 ② 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读图思考

  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

  点拨:

  时间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四川省 主要在内地和边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内地省、自治区 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条件的日益便利,我国的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区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人口迁移在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活动

  1、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一说每一次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点拨:

  让学生讲解个人所在家庭的迁移经历进行探讨分析,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2、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

  点拨:

  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人口迁出也容易造成迁出地的人才外流现象。

  从迁入地来看,为东南沿海地区工农业发展提供劳动力,积极地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但大量的人口对迁入地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口拥挤、人口压力过重、甚至社会治安混乱的现象。如,一部分流动人口工作不稳定,收入低,很难找到合适的住处,他们私搭乱建各种“窝棚”,往往成为城市环境“脏、乱、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承转:

  我们学习了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那么,我们就要问,人们为什么要迁移?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两方面

  二是政治因素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案例2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从16世纪起,欧洲人开始移居美国。可以说,没有国际人口的迁移,就没有今天的美国。移民对美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美国曾出现过的四次国内人口迁移高潮。

  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西移;

  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入城市;

  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新兴工业的“阳光地带”。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案例3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我国古代人口的变迁

  2020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范文三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能力目标:

  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情感目标:

  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

  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 教学过程设计:

  图片引入:伊拉克战争带来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

  (一) 区分概念:

  1、 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

  人口移动泛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如旅游、出差、购物等。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指的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人口迁移”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不能作为人口迁移的标准!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人口迁移的规模大小(或人口流动的流量大小)(2)人口迁移的方向(或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分布)(3)人口迁移方式(例如自发的,政府组织的,外力强迫等)(4)人口迁移特点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5)人口迁移的意义(或作用),包括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作用。

  2、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这是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

  (1) 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

  跳转到第(二)部分的世界人口迁移在二战前后的不同变化。

  (2)国内人口迁移: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跳转到第(三、四)部分的美国的人口迁移和中国的人口迁移。

  (二) 国际人口迁移

  读图:国际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向(该图可主要分二战前和二战后两个时期)

  问题:分析世界人口迁移的规律,可能影响的因素,带来的影响。(由学生讨论分析)

  归纳:

  二战前 二战后 迁移特点 旧大陆->新大陆

  已开发国->未开发国

  集团性、大批量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2020高中地理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1.我是护士演讲稿【最新3篇】

2.读西游记读后感200【6篇】

3.202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4.感恩老师高二作文七篇

5.观察日记四年级作文300字(10篇)

6.游记四年级作文开头与结尾10篇

7.游记四年级上册单元作文500字10篇

8.秋游四年级上册游记作文10篇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