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代文宗

一代文宗

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化宗师。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郯(tán谈)(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yè夜),丹阳尹,中书监。陈文学家,他为人聪慧,名僧宝志上人称之“天上石麒麟”,8岁能属文,12岁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性格奔放有口才。齐送萧渊明回梁为梁嗣,王僧辩拒境不纳,渊明往复致书均为徐陵所撰。自陈创业,文檄(xí席,古时官府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军书及禅(shàn扇,禅让,古代帝王让位给别人。)授诏策,皆出自徐陵之手。《九锡》(锡:赐。古代帝王赐给有大功或有权势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文写得最好,遂成为受众人宗仰的文章大家。陵虽才高,并不傲物,奖掖后学不知疲倦。世祖、高宗时国家每有大的著作任务都由徐陵起草。其文能突破旧体式,构思严密,剪裁巧妙,多有新意。往往一文出手,就被人们传写成诵,影响所及遍于华夷,并且家藏其文本。后经战乱多散失,仅存者30卷,另编有《玉台新咏》行于世。后世多用以比喻对文化有大贡献的人。

【出典】:

陈书》卷26《徐陵传》335页:“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jīn今,自以为贤能)物,未尝诋(dǐ底,毁谤)诃(同“呵”,呵斥)作者。其于后进之徒,接引无倦。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jī机,缝合)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

【例句】:

唐·李善注引《续晋阳秋》:“(许)询(孙)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化之。”


偏正 文宗,指代诗文为众人所师事的人物。为当代文坛的宗主。《南史·徐陵传》:“自陈创业,文檄军书及受禅诏策,皆陵所制,为~。”△褒义。多用于说明文学巨匠。→一代宗师


【词语一代文宗】  成语:一代文宗汉语词典:一代文宗

猜你喜欢

  • 孺子榻

    源见“陈蕃榻”。表示礼贤款宾。孺子,南昌高士徐稚字。明何景明《君采迁居》诗:“知悬孺子榻,虚薄愧高人。”

  • 伏莽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唐李德裕《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险。”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词语

  • 偷天妙手

    宋.陆游《文章》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是妙手从上天那里得到,极言文才之高。后称极善诗文者为“偷天妙手”。明.汤显祖《牡丹亭.言怀》:“能凿壁,会悬梁,偷于妙手绣文章。”【词语偷天妙手】

  • 冰雪心

    参见:兰心蕙质

  • 青衣衔璧

    《晋书.帝纪.孝怀帝》:“七年春正月,刘聪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侍中庾珉号哭,……”《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晋孝怀帝时,刘聪僭即帝位,迁(怀)帝及惠帝羊后于平阳。又使帝

  • 使臣槎

    同“使槎”。清黄遵宪《大狱四首》之四:“疏防司理馆,谢罪使臣槎。”

  • 临濠

    源见“濠上观鱼”。谓纵情山水,观赏游乐。唐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诗:“舟浮潇湘月,山倒洞庭波。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

  • 阿香推雷车

    《庄子.达生》:“其(委蛇)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首而立。”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五:“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乘马,从二人行。未至村,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年可十六七,姿容端正,衣服

  • 下笔不能自休

    休:息,停止。 一动笔就停止不住。 原谓文章写得冗长而不佳。 后也形容文思畅达。语出二国.魏文帝《典论.论文》:“傅毅之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

  • 朱履

    同“朱履三千客”。朱,通“珠”。宋张元幹《满庭芳.寿富枢密》词:“文彩风流瑞世,延朱履,丝竹喧阗。”清孙枝蔚《慰病足赠徐增子能》诗之一:“侯门不可往,朱履安可为?酒肉使人低,咎非口腹贻。”【词语朱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