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辗转听到。 辗转听到的总不如亲眼看到的可靠。语出汉.应劭《风俗通义.正失》:“《春秋》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见之人斯为审矣。”《后汉书.马援传》:“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影)不如察形。”唐.
比喻言论或行动不合时宜,不切实用,或比喻无用之物。汉代王充《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祜之有乎?”或作“冬箑夏裘”
源见“网开三面”。谓好生之德。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戈直注:“三驱者,围合其三面,前开一路,使之可去,不忍尽物,好生之人也。”【词语三驱】 汉语
填沟壑:死的代称。 在别人的狗马死去之前,自己就已死去。 古人对死的一种委婉说法。语出《史记.平津侯列传》:“公孙弘乃上书曰:‘臣弘素有负薪之疾,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
同“腹笥”。唐杜甫《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兵法五十家,尔腹为筐笥。”
同“鞮译象寄”。南朝 齐谢朓《元会曲》:“珪贽纷成序,鞮译憬来思。”唐张说《开元正历握乾符颂》:“鞮译穷天,琛维尽地。”【词语鞮译】 汉语大词典:鞮译
源见“鹡鸰在原”。指因兄或弟去世而引起的痛苦心情。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此册乃伯兄圣常物,细书皆兄手迹。先公尝取而置诸案头,有讹则正之。其有当于理,则加圈点,此则公之手笔也。遗编犹在,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耆域,天竺人……汝南滕永文两脚挛曲不能起行。域取净水一杯,杨柳一枝,拂水举手向永文而咒。如此者三。因以手搦永文膝令起,既行如故……”高僧传中记载了天竺僧耆域的高超医术,用净
源见“鲲鹏展翅”。喻指科举中第。明周履靖《锦笺记.及第》:“北海鹏抟日,南山豹变时,姓名书锦轴,端的是男儿。”
同“亡家走狗”。元无名氏《货郎旦》三折:“记的那洛河岸一似亡家犬,拿住俺将麻绳缠。”【词语亡家犬】 汉语大词典:亡家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