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大传》卷三:“前师乃鼓䵾譟,师乃慆,前歌后舞。”意为武王伐纣,士气旺盛。后以“前歌后舞”颂美吊民伐罪之师。《三国志.庞统传》:“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宋真宗《平晋乐章》:“前歌后舞,人
同“一鸣惊人”。宋陈师道《何复教授以事待理》诗:“三献荆山时未识,一鸣齐鸟众方惊。”
源见“刍狗”。指无足轻重的言论。明唐顺之《读东坡诗戏作》诗:“扫除李 杜刍狗语,出入鬼神傀儡门。”
源见“墨子悲染丝”。慨叹为世俗所染难以自拔。南朝 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
源见“庄周梦蝶”。比喻事物的虚幻无常。宋陆游《病后晨兴食粥戏书》诗:“蝴蝶庄周安在哉,达人聊借作嘲诙。”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后以“怀火”为策励自强的典故。南朝 宋鲍照《谢永安令解禁止启》:“饮冰肃事,怀火毕命,不胜屏营之情
源见“琴挑文君”。指男子求偶之乐。宋贺铸《梦相亲.木兰花》词:“清琴再鼓《求凰》弄。”
源见“方丈”。指寺院的住持。清袁枚《新齐谐.徐四葬女子》:“徐自外掩门,奔往善觉寺,告方丈僧圆智。”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西邻有禅寺,方丈僧与余交最善。”【词语方丈僧】 汉语大词典:方丈
凌:欺凌。暴:侵犯。 强大的不欺侮弱小的,多数人不压制少数人。 形容社会风气好。语出《管子.明法》:“秦主法,治境内,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
见“循循善诱”。汉·赵壹《报皇甫规书》:“岂悟君子,自生怠倦,失~之德,同亡国骄惰之志,盖见幾而作,不俟终日。”【词语恂恂善诱】 成语:恂恂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