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指马

一指马

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指,手指。马,古时投壶或赌博时所设立的计数的筹码。喻,比,比较。

庄周认为,人都以自己的观点为是,以别人的观点为非,这(按:实为主观主义的劣根性)几乎是人之常情。天地万物既然各是其是,又相非其非,故从相对的观点看,则天地之间,同是又同非,则无所谓是与非了(按:庄子这种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因此是错误的)。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他指出:以我指比彼指,则彼指对于我指为非指。这就是所谓“以指喻指之非指”的意思。若反之以彼指比我指,则我指对于彼指复为非指,这就是所谓“以非指喻指之非指”的意思。庄周反复相比,无非是为了说明彼我之间既然同于自是,则天下无非;既然互以为非,则天下无是。以手指为比,是近取之于身体的例子;如果远托身外之物,则胜负莫过于筹码了,故以筹码作为例证,说明道理,也就全同于手指了。

庄周举例论述之后,进一步指出:这“一指”、“一马”的具体事例中,包含了天地万物中普遍存在的道理:万物同在,一切是非都处于相对之中,故无是无非,无为而可治也。

后因以“一指马”指宇宙万物之理。

宋.黄庭坚《山谷外集诗注》十三《次韵秋郊晚望》:“道同一指马,以解废耳目。”亦省作“一指”。《全唐诗》一二二卢象《家叔征君东溪草堂二首》之一:“浮年笑六甲,元化潜一指。”又七四五陈陶《和西江李助副使早登开元寺阁》:“翛然观六合,一指齐宇宙。”


【词语一指马】   汉语词典:一指马

猜你喜欢

  • 老而不死是为贼

    《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斥责人的语言。后因以“老而不死是为贼”用作责备老而无德者的典故。元.周文质《斗鹌鹑.自悟》:“我自今近七十,恰才得,方知道老而不死

  • 一分筝音,二分琵琶

    唐.李肇《国史补》卷下:“于頔令客弹琴,其嫂知音,曰:‘三分中一分筝音,二分琵琶,绝无琴韵。’”唐.于顿嫂能知音通律,曾一次评论说:倘合奏之乐为三分音响,其中一分是筝音,二分是琵琶音,并无有琴的声韵。

  • 堕泪碣

    同“堕泪碑”。唐陈子昂《岘山怀古》诗:“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词语堕泪碣】   汉语大词典:堕泪碣

  • 京兆眉妩

    源见“张敞画眉”。称女子的眉样秀美。唐张说《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自怜京兆双眉妩,会待南来五马留。”明 南山逸史《京兆眉》二折:“外来共传京兆眉妩,不知他怎生一样画法。”见“京兆画眉”。明·南山逸史

  • 睹尧于羹

    见“见尧于墙”条。

  • 侯门仁义

    《庄子.胠箧》:“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为之仁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庄子》指出虽诸侯之家,实为盗窃仁义之名而标榜

  • 齿族

    《礼记.记义》:“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族有七十者,弗敢先。”因用“齿族”表示族人相聚,以年龄大小为序。唐颜真卿《庙享议》:“缘齿族之礼,广尊天之道,以实太祖明神烝烝之本意,亦所以化被天

  • 宽饶狂

    《汉书.盖宽饶传》:“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御使,将军中二千担皆贺,宽饶不行。许伯请之,乃往,从西阶上,东乡特坐。许伯自酌曰:‘盖君后至。’宽饶曰:‘无多酌我,

  • 七叶侍汉

    同“七叶珥貂”。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五代相韩,七叶侍汉。及我圣朝,亦生邦翰。”

  • 盗钟

    同“掩耳盗铃”。南朝 梁任昉《劝进今上笺》:“惑甚盗钟,功疑不赏,皇天后土,不胜其酷。”【词语盗钟】   汉语大词典:盗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