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枕黄粱

一枕黄粱

源见“黄粱梦”。一场幻梦。或喻人生的短暂,或喻人生富贵的虚幻或喻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宋李曾伯《沁园春.送乔宾王》词:“一枕黄粱,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明无名氏《贫富兴衰》三折:“百年世事沤随浪,都做了一枕黄粱。”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其他 比喻梦想破灭、好事落空。语本唐·沈既济《枕中记》:“卢生在邯郸旅店中借一道士枕头就寝入梦,享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小米饭尚未煮熟。”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洒向人间都是怨,~再现。”※粱,不可写作“梁”。△多用于描写虚幻的梦想。也作“一枕邯郸”。


【典源】 唐·沈既济《枕中记》:“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 自惟当年青紫可拾。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时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就之,见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明年,举进士,登第。……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孙十余人。两竄荒缴,再登台铉,出入中外,回翔台阁,五十余年,崇盛赫奕。性颇奢荡,甚好佚乐,后庭声色,皆第一绮丽。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病,中人候问,相踵于道,……是夕,薨。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死生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稽首再拜而去。” 《太平广记》 卷八十二亦录此文,“蒸黍”作“蒸黄粱”,文亦有不同。

【今译】 唐代开元年间,有一道上吕翁,有神仙之术,他在邯郸道上旅舍中休息,见到年轻人卢生准备下田,也在舍中休息,与吕翁交谈起来。卢生感慨自己不遇于时,困顿如此。吕翁说:“看你的样子,没有病痛,谈笑适意,为什么说困顿呢?”卢生说:“我这只是勉强活着,有什么适意的?”吕翁问他什么才算适意。卢生回答:“士人生在世上,应当建功立业,担任将相,任情享乐,使家族昌盛,才算是适意。而我虽然学了一肚皮学问,现在还只能在家中种田,这不是困顿吗?”说完,有些倦意。这时店主人正在蒸小米饭。吕翁从囊中取出一青瓷枕给他,说:“你枕我这瓷枕,可以让你实现夙愿。”卢生于是枕瓷而眠。梦见自己娶了大族清河崔氏的女儿,资财丰厚。第二年又中了进士。从此在官场中升迁浮沉,做到卿相高官,子孙都与名族婚配。五十余年中,享尽了荣华富贵。后来年纪衰迈,病死。这时卢生才梦醒,见自己仍然睡在旅舍里,吕翁仍坐在身旁,店主人蒸的小米饭还未熟。从此明白了人生富贵如同梦幻的道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生富贵荣华虚幻如梦; 也借指梦想破灭,欲望落空。

【典形】 百年炊、炊黄粱、炊黍、邯郸道上粱、邯郸幻境、邯郸景、邯郸梦、邯郸枕、黄粱、黄粱高枕、黄粱梦、黄粱熟、黄粱一梦、粱边枕、卢生枕、吕公枕、梦邯郸、梦黄粱、梦里荣华、黍一炊、无处不邯郸、一枕黄粱、枕上邯郸、炊彻黄粱、黄粱饭冷、卢生醒、粱熟余梦、梦游清枕、客甑炊成、饭熟黄粱、邯郸虽好、黄粱逆旅、黄粱境、枕冷黄粱、未熟黄粱、幻出邯郸、一甑黄粱、熟黄粱、黄粱未熟、黄粱炊、黄粱饭、客舍黄粱、梦断邯郸、枕中梦、邯郸路、邯郸道、百年梦、卢生眠、一枕梦、困黄粱。

【示例】

〔百年炊〕 宋·黄庭坚《次韵子瞻》:“百年炊未熟,一垤蚁追奔。”

〔炊黄粱〕 元·马致远《泰华山陈抟高卧》:“惊的梦庄周蝶飞去,尚古自炊黄粱锅未滚。”

〔炊黍〕 宋·陆游《与高安刘丞游大愚》:“泉扃一埋玉,世事几炊黍。”

〔邯郸道上粱〕 宋·黄庭坚《次韵徐文将》:“槐催举子著花黄,来食邯郸道上粱。”

〔邯郸幻境〕 宋·陆游《致仕后述怀》:“滟滪危涂过,邯郸幻境空。”

〔邯郸景〕 明·唐寅《梦》:“钟声敲破邯郸景,依旧残灯照半床。”

〔邯郸梦〕 宋·陈与义《元方用韵见寄》之二:“不辞彭泽腰长折,却得邯郸梦少留。”

〔邯郸枕〕 金·元好问《留赠丹阳王炼师》之三:“仙翁相见休相笑,同是邯郸枕上人。”

〔黄粱高枕〕 元·张可久《柳营曲·山中书事》:“一梦黄粱高枕,千年白雪遗音。”

〔黄梁梦〕 宋·张元干《永遇乐·宿鸥盟轩》:“白鸥盟在,黄粱梦破,投老此心如水。”

〔黄粱熟〕 宋·王安石《怀钟山》:“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黄粱一梦〕 宋·苏轼《被命南山途中》:“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粱边枕〕 清·黄鷟来《挽赵来夫》之三:“卧高不碍粱边枕,奕罢终同橘里人。”

〔卢生枕〕 明·袁宏道《黄粱词》:“八番邯郸道,半世卢生枕。”

〔吕公枕〕 元·萨都拉《鹦鹉曲》:“繁华一梦人不知,万事邯郸吕公枕。”

〔梦邯郸〕 宋 · 黄庭坚 《送刘道纯》:“麒麟图画偶然耳,半枕百年梦邯郸。”

〔梦黄粱〕 宋·范成大《玉堂寓直晓起书事》:“若若夸组绶,纷纷梦黄粱。”

〔梦里荣华〕 元·耶律楚材《和景贤见寄》:“尘中名利予难出,梦里荣华君不耽。”

〔黍一炊〕 宋·陆游《生世》:“乾坤成毁由来事,生世真同黍一炊。”

〔无处不邯郸〕 元·张养浩《寨儿令·秋》:“同四皓访商颜,笑人间,无处不邯郸。”

〔一枕黄粱〕 清·袁枚《梦》:“古今最是梦难留,一枕黄粱醒即休。”

〔枕上邯郸〕 明·杨慎《雨中留杨戣琴士饮》:“帐头傀儡原来假,枕上邯郸岂是真。”


【词语一枕黄粱】  成语:一枕黄粱汉语词典:一枕黄粱

猜你喜欢

  • 楚甲

    《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后常用为典,以“楚甲”借指精兵、劲旅。唐杜牧《东兵长句十韵》:“羽林东下雷霆怒,楚甲南来组练明。”【词语楚甲】   

  • 檄手

    源见“檄医头疾”。称文章高手。宋苏轼《兴龙节侍宴前一日微雪》诗:“头风已倩檄手愈,背痒恰得仙爪爬。”【词语檄手】   汉语大词典:檄手

  • 班姬辞辇

    班姬: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名不详,班固祖姑。少有才学,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倢伃,受到成帝的宠幸。汉成帝刘鳌有一次驾辇车到后宫去游玩,想让班倢伃坐到自己车上。班倢伃拒绝上车,说:“我看古代图画,圣

  • 从容帷幄

    《新唐书.房琯传赞》:“遭时承平,从容帷幄,不失为名相。”房琯为官,处于唐开元、天宝之盛世,时天下承平,虽身为尚书、宰相之职,亦可从容运筹于帷幄。房琯虽也经历了“安史之乱”,但其时已到暮年。传赞所言,

  • 哀感顽艳

    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顽:愚钝。艳:慧美。本指歌童唱的歌,词旨凄恻,使各式各样的人都受感动。后转为评述艳丽的抒情文学的用语。主谓 悲痛的情调使顽

  • 悬诸日月而不刊

    悬:高挂在空中。诸:“之于”的合音。不刊:古代文字书于竹简,有误即削除,谓之刊。不刊谓不容改动,引申为不可磨灭。 和日月一同悬挂在天空,永不磨灭。 赞美文章或言论有不朽价值。语出汉.扬雄《答刘歆书

  • 亡羊博簺

    同“亡羊臧穀”。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亡羊犹博簺,牧马倦呼卢。”

  • 充庖

    《礼记.王制》:“三为充军之庖。”后以“充庖”谓供作食用。唐刘禹锡《代京兆韦尹进野猪状》:“既堪充庖,辄敢上献。”【词语充庖】   汉语大词典:充庖

  • 烹鲤得书

    源见“鱼传尺素”。借指接到亲友书信。宋黄庭坚《次韵外舅喜王正仲三丈奉诏相南兵回至襄阳见过》之二:“烹鲤得书增目力,呼儿扶立候门前。”

  • 愿作宜僚

    《左传.昭公二一年》:“宋华费遂生华䝙、华多僚、华登,䝙为少司马,多僚为御士,与䝙相恶,乃谮诸公曰:‘䝙将纳亡人。’亟言之,公曰:‘司马以吾故,亡其良子。死亡有命,吾不可以再亡之。’对曰:‘君若爱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