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人一龙

三人一龙

三国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鱼豢《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后用为三人友善如一体之典。


【典源】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裴松之注引 《魏略》 曰:“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世说新语·德行》“华歆遇子弟甚整”条注引 《魏略》 曰:“灵帝时 (华歆) 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谓歆为龙头,宁为龙腹,原为龙尾。”洪亮吉《四史发伏》九:“案时人号三人为一龙,其头腹尾盖以齿之长幼而定。”

【今译】 汉末华歆、管宁、邴原三人为好友,在一起游学读书,当时人称三人为一龙,按照年龄长幼,分别称三人为龙头、龙腹、龙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有声名或几人友好并有声名。

【典形】 高名合作龙、管华称一龙、交朋不成龙、龙身、龙头、成龙让邴。

【示例】

〔高名合作龙〕 清·王士禛《咏史小乐府》之五:“邴管持风节,高名合作龙。”

〔管华称一龙〕 清·顾炎武《孙征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淄渑竟谁知? 管华称一龙。”

〔交朋不成龙〕 宋·陆游《绍兴中与陈鲁山等同游禹庙》:“乡国归来浑似鹤,交朋零落不成龙。”

〔龙身〕 清·黄遵宪《己亥续怀人方》之十七:“编到沅湘耆旧录,难为君称作龙身。”

〔龙头〕 唐·罗隐《寄礼部郑员外》:“班资冠鸡舌,人品压龙头。”


【词语三人一龙】  成语:三人一龙汉语词典:三人一龙

猜你喜欢

  • 一身二任

    一人而能担当起两方面的任务。《汉书.王言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主谓 一人承担两种任务。语本《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

  • 附葭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传》:“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唐.颜师古注:“葭,芦也。莩者,其筒中白皮至薄者也。葭莩喻薄。”附葭,沾亲。葭,芦苇;莩,苇中薄膜。汉时,人们常用“葭莩之亲”比喻关

  • 识韩荆

    同“识荆”。清侯方域《赠梁明府》诗:“旧曾先郭隗,今始识韩荆。”

  • 岑牟单绞

    《后汉书.文苑传.祢衡》:“更著岑牟单绞之服。”注:“岑牟,鼓角士胄也。”岑牟,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头盔。单绞,苍黄色的单衣。唐.皮日休《襄阳春游》诗:“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词语岑牟单绞】

  • 九鼎沦

    同“九鼎沦泗”。清顾炎武《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诗:“人间若不生之子,五岳崩颓九鼎沦。”

  • 于门高大

    同“于公高门”。元 蒲道元《人月圆.赵君锡再得难》曲:“灵椿未老,丹桂先芳。他年须记,于门高大,车马煌煌。”

  • 带箭鹤

    唐.薛用弱《集异记.徐佐卿》:“明皇天宝十三载,重阳日,猎於沙苑。云间有孤鹤徊翔焉。上亲御弧矢,一发而中。其鹤则带箭徐坠,将及地丈许,歘然矫翰,西南而逝……益州城有明月观焉,每有自称青城道士徐佐卿者,

  • 千里草

    《后汉书.五行志》:“献帝(汉献帝刘协)践祚(即位)之初,京都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童谣的意思是说,董卓残暴,不得人心,必将失败被处死。宋.辛弃

  • 曹吴

    参见:曹吴笔意

  • 黄粱梦

    唐.沈既济《枕中记》传奇中载:唐开元间青年卢生在邯郸官道上遇一道士。道士送他一只枕头。卢生枕后睡去,梦见他与崔氏女联姻,考中进士,升任节度使。后被馋入狱。后皇上赦免他的死罪,流放边地。数年后,皇上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