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十六策

三十六策

同“三十六计”。宋陈与义《送王周士赴发运司属官》诗:“去去三十六策中,第一买酒鏖北风。”


【典源】《南齐书·王敬则传》:“是时上疾已笃,敬则仓卒 (cu) 东起,朝廷震惧。东昏侯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今译】 南朝齐时,齐明帝已经病重,将军王敬则再次起兵造反,朝廷上下 一片震恐。明帝次子东昏侯在东宫与人商议防范王敬则谋反事,派人上屋顶张望,见征虏亭失火,以为是王敬则杀来。急忙整理行装,准备逃走。有人将此事告诉敬则,敬则说:“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他们明帝父子唯应急速奔逃,一走了之。”檀公,指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走为上计指檀道济伐魏不利主动退兵事。三十六策泛指许多计策,并非实数。

【释义】 后以此典指计谋虽很多,只有离去或归隐一种最好。

【典形】 三十六策、檀公策、檀公画计、我策三十六、走上策。

【示例】

〔三十六策〕 宋·陈与义《送王周士赴发运司属官》:“去去三十六策中,第一买酒鏖北风。”

〔檀公策〕 清·唐孙华《叶忠节公挽诗》:“或陈檀公策,先走乃明哲。”

〔檀公画计〕 宋·陆游《悲歌行》:“檀公画计三十六,不如一篇归去来。”〔我策三十六〕 宋·陈与义《书怀示友》:“我策三十六,第一当归田。”

〔走上策〕 元·方回 《记游自次前韵》:“尔来何止师左次,三十六策走上策。”


【词语三十六策】  成语:三十六策汉语词典:三十六策

猜你喜欢

  • 题车

    同“题舆”。南朝 陈徐陵《在北齐与宗室书》:“邦君伫德,宁无挂榻之思;州将钦风,应有题车之命。”

  • 一祖三宗

    元代方回编《瀛奎律髓》,推崇江西诗派,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一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瀛奎律髓》:“大旨排西昆而主江西,倡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者杜甫,三宗者,

  • 一字褒

    晋.范宁《谷梁传集解序》:“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文选》卷四五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春秋》笔法以一字寓褒贬。后以“一字

  • 袴襦歌

    源见“歌五袴”。人民对地方官德政的颂歌。宋王禹偁《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诗之一:“小郡既无衣袄使,丰年兼有袴襦歌。”【词语袴襦歌】   汉语大词典:袴襦歌

  • 巨擘

    大拇指。又比喻出众的人物。《孟子.滕文公下》:“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朱熹集注:“言齐人中有仲子,如众小指中有大指也。”【词语巨擘】   汉语大词典:巨擘

  • 天女支机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清 丘逢甲《三叠〈秋怀〉韵》之二:“海神连弩邀秦辇,天女支机落汉槎。”

  • 夜趋宣室

    源见“宣室召”。谓贤才受到君主特别重视。宋李曾伯《沁园春.送洪漕使宪闽》词:“如公样,盍夜趋宣室,昼对延英。”

  • 二疏归

    同“二疏还乡”。宋沈瀛《减字木兰花.二劝》词:“酒巡未止。听说二疏归可喜。”

  • 炊沙成饭

    比喻徒劳无益。宋代朱熹《朱子全书.大学》:“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见“炊沙作饭”。《朱子全书·大学》:“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词语炊沙成饭】  成语:炊沙成饭汉语大词

  •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诺:答应。 堂上一声呼唤,阶下百人应诺。 形容豪门权贵,侍从众多,声势显赫。语出元.无名氏《举案齐眉》二折:“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老身是孟老相公宅上嬷嬷的便是。老相公呼唤,须索见来。”元.无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