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適《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东流,指向东流入大海的江河。后因以“付之东流”比喻完全葬送或落空。清陈确《丙戌年蚕谣》序:“故窭人不支,至有中道废弃者,并十一之偿付之东流矣!”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武帝匣上皆镂为蛟龙、鸾凤、龟龙之象,世谓为蛟龙玉匣。”《后汉书.梁统传》附《梁冀传》:“赐东园画棺、玉匣、衣衾。”唐.李贤注
薄:语首助词。猃狁: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太原:在今甘肃省固原县。 讨伐猃狁,把他们驱赶到太原。语出《诗.小雅.六月》:“薄伐猃狁,至于太原。”汉.史岑《出师颂》:“薄伐猃狁,至于太原。诗人歌之,犹叹其
源见“桃花源”。借指探奇揽胜。唐钱起《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忽忆武陵事,别家疑数秋。”
同“中年哀乐”。清 丘逢甲《谢四以蹭蹬诗见示即次其韵》:“中年忧乐君家感,但解豪吟也自雄。”
同“游刃有馀”。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出新义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馀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词语游刃馀地】 成语:游刃馀地
同“彩衣娱亲”。明唐寅《寿严民望母八十》诗:“阶暗彩衣娱白发,月明黄鹤下青天。”
《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杜预注:“铤,疾走貌。言急则欲荫茠于楚,如鹿赴险。”后因以“铤而走险”喻指因无路
同“合浦珠还”。明 王錂《春芜记.闺语》:“看珠回合浦还重并,更得一枝梅信。”
同“羊公碑”。唐张九龄《登襄阳岘山》诗:“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