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朝元老

三朝元老

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 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后因以“三朝元老”指历事三位君主的重臣。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来游西湖,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堵。”后用以泛指老资格。《花城》1981年2期:“跟他一起插队的同学们一批又一批抽调走了。不仅和她一起来的走了,比她后来的也走了,她成了集体户里的三朝元老。”


偏正 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辅政大臣,今用来形容一个部门任职久、资格老的人。语本《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憙三世在位,为国元老。”《聊斋志异·三朝元老》:“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褒义。用于赞扬为社稷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词语三朝元老】  成语:三朝元老汉语词典:三朝元老

猜你喜欢

  • 叩牛

    同“叩牛角”。明陈子龙《寄赠密之》诗:“叩牛还俊杰,牧豕更贤良。”

  • 过则勿惮改

    惮( ㄉㄢˋ dàn ):怕。 有了过错,就别怕改正。语出《论语.子罕》:“过则勿惮改。”谢觉哉《不惑集.反省》:“前者躲避现实,有点‘明哲保身’的味道;后者也还看不见‘过则勿惮改’的勇气。”主谓

  • 张孝廉船

    源见“孝廉船”。谓羡美才士。清张问陶《题张莳塘诗卷时将赴吴即以志别》诗:“张孝廉船何处觅,名流今古在吾宗。”【典源】《太平御览》卷六百十七引晋·郭澄之《郭子》曰:“张凭举孝廉出京,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

  • 声气相求

    源见“同声相应”。谓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主谓 原为同类事物相互感应

  • 樵人取箭

    源见“郑公风”。比喻求祷顺风。唐李商隐《祭全义县伏波庙文》:“不待樵人之取箭,已见风回。”

  • 社稷

    《书.太甲上》:“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祇肃。”又《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社,土神;稷,谷神。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

  • 差若豪厘,缪以千里

    《礼记.经解》:“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豪:通“毫”。厘:通“厘”。缪:通“谬”。毫、厘均是微小的长度和重量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后用差若豪厘,缪以千里形容极细微的差错,会造成严重后

  • 陆玩无人

    《晋书.陆晔传》附《陆玩传》:“玩字士瑶。器量淹雅,弱冠有美名,贺循每称其清允平当。……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而薨,朝野咸以为三良既没,国家殄瘁。以玩有德望,乃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玩既拜,有人诣

  • 春风有脚

    同“春有脚”。宋张孝祥《从吴伯承乞茶》诗:“春风有脚家家到,定为麄官不见分。”

  • 鼎分三足

    见“鼎足三分”。【词语鼎分三足】  成语:鼎分三足汉语大词典:鼎分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