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王冢

三王冢

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列士传》:“千将、莫邪为晋君作剑(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作“为楚王作剑”,《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孝子传》作“为晋王作剑”),三年而成。剑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剑献君,留其雄者,谓其妻曰:‘吾藏剑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剑在其中矣。君若觉(发觉献雌而留雄),杀我,尔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觉杀干将。妻后生男,名赤鼻(《搜神记》作赤比),具以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思于屋柱中得之。晋君梦一人眉广三寸,辞欲报仇。购求(指晋君欲出重金求捕梦中所见的报仇人)甚急。乃逃朱兴山中,遇客欲为报,乃刎首,(客)将以奉晋君。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日跳不烂。君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君,君头堕镬中,客又自刎,三头悉烂,不可分别。分葬之,名曰‘三王塚’(《搜神记》作“三王墓”)。”

太平御览》卷三六四引《吴越春秋》、《列异传》亦载其事。

古代有一位铸造家干将,为晋君造成雌雄二剑,把雄剑留藏在家中,只将雌剑献给了晋君。晋君知道后杀死干将。干将之子在朱兴山中遇到一客要替他报仇,便自刎而死。晋君下令搜捕梦中的报仇人,山中客便将人头献上,并请晋君列鼎镬煮头,三日不烂。晋君到镬前观看,客挥雄剑斩晋君头落镬中,然后自刎,三头入镬,一时悉烂,不能辨认。后分葬三处,名为“三王冢”。

后以“三王塚”用为为父复仇的典故。其中包含着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压迫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直到第二次鸡鸣,这才决定了一个最慎重妥善的办法,是:只能将三个头骨和王的身体放在金棺里落葬。”


猜你喜欢

  • 缩地长房

    源见“长房缩地”。借指能以法术化远为近的仙人。清李渔《凰求凤.画策》:“做一个缩地长房,休使他隔巫山盼楚王。”

  • 獬豸冠

    《淮南子.主术训》:“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高诱注:“獬豸之冠,如今御史冠。”汉蔡邕《独断》:“法冠,楚冠也……秦制执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监平服之,谓之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

  • 越乡感

    同“越乡忧”。清王士禛《张员外园亭送金山人归越》诗:“客有越乡感,抱琴辞上京。”

  • 定省凊温

    同“晨昏温凊”。明 吾丘瑞《运甓记.庐山会合》:“怎知他近来康履。总然是身安体豫,其如我定省凊温无地。”【词语定省凊温】  成语:定省凊温汉语大词典:定省凊温

  • 受取一大钱

    源见“一钱太守”。颂扬地方官吏清政爱民。明高启《野老行送陈大尹》诗:“鸡鸣相送拜道边,愿公受取一大钱。”

  • 董狐直笔

    《左传.宣公二年》:“乙丑,赵穿杀灵公于桃园。宣子(即赵盾)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孔子曰:‘董狐

  • 泽宫射

    《周礼.夏官.司弓矢》:“泽共射椹质之弓矢。”东汉.郑玄注引郑司农(众)云:“泽,泽宫也。所以习射选士之处也。”《礼记.射义》:“天子将祭,必将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泽

  • 卫后发鬒

    《文选》卷二张衡《西京赋》:“卫后兴于鬒发,飞燕宠於体轻。”唐.李善注引《汉武故事》:“子夫得幸。头解。上见其美发,悦之。”《诗经.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汉武帝皇后卫子夫,是平阳公

  • 朱门酒肉臭

    朱门:旧指官宦显贵之家。 富贵人家酒肉吃不完,任其臭腐。 极言豪富之家生活奢侈浪费。语出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周代《晚晴小集.江城舞台姐妹》:“在那个灯红

  • 飞凫

    源见“王乔凫舄”。借指做官。唐吴筠《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诗:“从此罢飞凫,投簪辞割鸡。”【词语飞凫】   汉语大词典:飞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