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良殉秦

三良殉秦

指秦穆公死,三位贤良大臣奄息、仲行、鍼虎都殉葬从死。后以此典感叹良臣从死。秦穆公(?——前621年),即嬴任好,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前659年——前621年)时,曾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人,奋发图强。又曾东进,争霸中原。后用由余谋划,向西发展,攻灭十二国,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埋葬在雍(当时秦都。今陕西凤翔县东南)地,陪葬从死的有177人,秦国的良臣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名叫奄息、仲行、鍼(Qián前)虎也是其中殉葬者。秦国人哀悼他们,作了《黄鸟》这篇诗歌来纪念他们。此典又作“黄鸟”、“三良”、“殉秦”。

【出典】:

史记》卷5《秦本纪》194、195页:“三十九年,缪(mù目,通“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正义》应劭云:“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鍼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黄鸟》诗所为作也。”

【例句】:

三国·王粲《咏史诗》:“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三国·曹植《三良》:“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晋·潘岳《寡妇赋》:“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吊哀》:“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赎,事均天横,黄鸟赋哀。”


【典源】《诗·秦风·黄鸟》序:“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史记·秦本纪》:“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正义应劭云:“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鍼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黄鸟》 诗所为作也。”

【今译】 春秋时秦穆公 (名任好) 与群臣饮酒时,说:“生时共此欢乐,死时共此悲哀。”有子车氏的三人奄息、仲行、鍼虎许诺。三人都是秦的良臣。穆公死,三人都殉葬从死。秦国人哀悼他们,作了《黄鸟》诗来纪念他们。

【释义】 后以此典感慨良臣死去。

【典形】 黄鸟、三良、三良殉秦、殉秦、三臣自残。

【示例】

〔黄鸟〕 三国·曹植《三良》:“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

〔三良〕 三国·王粲《咏史诗》:“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三良殉秦〕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赎,事均夭横,黄鸟赋哀。”

〔殉秦〕 晋·潘岳《寡妇赋》:“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


猜你喜欢

  • 鹏鸟

    源见“鲲鹏展翅”。喻指高才。宋韩维《哭苏子美》诗:“未起蛟龙卧,俄缠鹏鸟悲。”【词语鹏鸟】   汉语大词典:鹏鸟

  • 西山朝爽

    同“西山爽气”。宋刘辰翁《水调歌头.和马观复石头渡寄韵》词:“倚遍西山朝爽,行过石头旧渡,久别忽经怀。”

  • 蹻跖

    庄蹻与盗跖。历来被诬为古之大盗,故旧以“蹻跖”比喻盗贼,实为古代奴隶起义领袖。《宋书.顾恺之传》:“尔乃蹻跖横行、曾、原窘步。”曾:指孔子的学生曾参,字子舆,以孝著称。后世称为宗圣。原:即孔子的学生原

  • 齐楚浙党

    明末官僚机构中因地缘关系结成的政治派系,齐党、楚党、浙党的合称。是东林党的反对派。明中叶以后,严重的政治危机和财政危机,加深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烈。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浙

  • 将信将疑

    半信半疑的意思。唐代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见“半信半疑”。高阳《粉墨春秋》:“语气是将此比看成不足与争的小争,暗示保释不成问题,佘爱珍也只好~地不作答声。”【

  • 函活

    《诗.周颂.载芟》:“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孔颖达疏:“函者,容藏之义,故转为含,犹人口含之也。活者,生活,故为生,言种子内含生气,种之必生也。”后因以“函活”指秧苗成活。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稻灾》:

  • 时危安得真致此

    致:求得,引来。此:这里指骏马。 时势艰危,怎能真正得到这样的神骏。 表面是说在战争年代对驰骋疆场的骏马的渴望,实际是表示在动乱年代对匡时济世的人才的向往。语出唐.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一匹

  • 卢植音钟

    《后汉书.卢植传》:“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融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于前。植侍讲数年,未尝转眄,融以是敬之。”东汉人卢植字子干,涿郡人,史载称其身材高大,声

  • 不如公荣者

    源见“刘公荣”。指俗士。宋辛弃疾《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词:“此会不如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

  • 不平而鸣

    参见:物不平则鸣见“物不平则鸣”。【词语不平而鸣】  成语:不平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