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败之辱

三败之辱

指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将领曹沫(mò莫)与齐国三战皆败,他怎样洗雪耻辱。后以此典比喻为国雪耻、收复失地。曹沫,即曹刿(guì贵),一作曹翙(huì会)。春秋时任鲁国将领,与齐国作战,三次都失败。鲁庄公害怕,便割让遂(今山东肥城南)地求和。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攻鲁,他求见鲁庄公,随鲁庄公战于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等齐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叫鲁庄公鸣鼓进,结果得胜。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今山东阳谷东)地会见并订立和约。当齐桓公与鲁庄公在土坛上订约时,曹沫突然拿着匕首胁迫齐桓公。齐桓公随从人员都不敢动,只得问道:“您有什么要求?”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以大国侵略小国,也太过份。现在鲁国城墙如果塌下来,就会压在齐国的边境上,您应当考虑这种状况。”齐桓公便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等齐桓公说完后,曹沫便放下匕首走下土坛,回到面向北边的臣子们座位上,面色不改,谈吐如旧。齐桓公恼怒,想要违背自己诺言。管仲说:“不行。贪小利而图自己快意,就会在诸侯面前丧失信用,失去天下各国支持,不如把土地给他。”于是齐桓公便归还鲁国被侵占之土地。曹沫三次战败所失去之土地,全部都还给鲁国。

【出典】:

史记》卷86《刺客列传·曹沫》2515、2516页:“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战败逃走)。鲁庄公(姬同)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姜小白,春秋五霸之首)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土台)上,曹沫执匕首(短剑,其头象汤匙)劫(胁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古代国君向南坐,群臣向北朝),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通“背”,违背)其约。管仲(名夷吾,齐大臣,他修国政,整军队,辅齐桓公成就霸业)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例句】:

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选编《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


偏正 春秋时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战三败。鲁庄公乃献遂邑之地以和。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将盟,曹沫持匕首劫齐桓公于坛上,桓公乃许尽还所侵之地。后因此事为始败而终雪前耻之典。汉·李陵《答苏武书》:“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含褒义。→卧薪尝胆


【词语三败之辱】  成语:三败之辱汉语词典:三败之辱

猜你喜欢

  • 白驹远志

    源见“白驹空谷”。谓贤人乘白驹远去不仕。借指友人疏远于己。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虽则同域,邈其迥深。白驹远志,古人所箴。允矣君子,不遐厥心。既往既来,无密尔音。”

  • 问牛

    《汉书.丙吉传》:“尝出,逢清道(天子将出,或有斋祠,遂令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吏(属官,这里当指随从的官员)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

  •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各种物品的品种质量不一致,这是自然的。 表示世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差异。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清.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二》:“物之不齐,物之

  • 窥潘掾

    源见“潘安貌”。借指恋慕美男子。唐陈嘉言《上元夜效小庾体》诗:“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

  • 妆梅面

    源见“梅花妆”。指华贵入时的妆扮。宋韩元吉《菩萨蛮.腊梅》词:“分明篱菊艳,却作妆梅面。”

  • 微云滓太清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后遂用为吟咏天

  • 羝乳

    《汉书.苏武传》:“〔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羝,公羊;乳,生子。汉代的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逼迫他投降,他不从,便把他放逐到北海无人的地方牧羊,等公羊产了乳才放他回汉。后指

  • 唯利是视

    一切都着眼于利益。《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吕布有九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今说作“唯利是图”。主谓 一心求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

    暴:徒手搏斗。冯:同“凭”。从水中走过。 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虽死不悔。 表示冒险干事,不惜一切代价。语出《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唐.裴鉶《韦自东传》:“有韦自东者

  • 贾鵩

    同“贾谊鵩”。宋苏轼《滕达道挽词》之二:“公方占贾鵩,我正买龚牛。”【词语贾鵩】   汉语大词典:贾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