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

栗(lì粒):发抖。指义纵执法酷苛,使人不寒冷而浑身发抖。后以此典比喻极端恐惧之状。义纵(?——前117年),河东(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汉武帝时,任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和长安(今陕西西安南)令(县行政长官)。当时,军队多次经过定襄(郡,今内蒙古长城以北和林格尔一带。治成乐,今林格尔西北),定襄官吏、平民混乱不治、风俗败坏,于是调义纵担任定襄郡太守。义纵到任,掩袭逮捕定襄监狱中身犯重罪而从轻拘囚之囚犯二百多人,以及他们之宾客、兄弟私入探望的也有二百多人。义纵把私入探狱之人一律逮捕逼讯,冤诬说:“替死刑犯解脱刑具”。这天上报一共杀死四百多人。从这以后,定襄郡人在天气不寒冷的气候下而怕得浑身发抖,奸猾狡诈之人反而帮助官吏进行治理。

【出典】:

史记》卷122《酷吏列传·义纵》3146页:“定襄吏民乱败,于是徙纵为定襄太守(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纵至,掩(乘人不备而进袭或逮捕)定襄狱中重罪轻系(严重犯罪被从轻拘囚)二百人,及宾客、昆弟私入相视亦二百余人。纵一(一起)捕鞠(逮捕审讯),曰:‘为死罪解脱(诬指私入探监之人为死囚解脱刑具,以此将探监人定死罪。汉法,囚犯私自解脱刑具,罪加一等;为人解脱,与之同罪)’。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huá滑,狡诈)民佐吏为治。”

【例句】:

汉·班固《汉书·杨恽传》:“下流之人,众毁听归,不寒而栗。” 宋·吕祉《东南防守利便缴状》:“臣闻事君之义,犯而不欺,今此路未夷,国威未振,中徂以思,不寒而栗。” 清·汪琬《西郊泛雪倡和诗序》:“甚矣余之畏雪也,至今偶一追维,犹不寒而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大人面若冰霜,比到寝,遂有不可问之处。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不寒而栗?”


其他 并不寒冷而直发抖。形容非常恐惧。语出《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西门丁《大毒宴》:“夜间水度黝黑,如同九幽地狱,令人~。”△多用于害怕方面。→战战兢兢 胆战心惊 毛骨悚然 ↔无所畏惧临危不惧


解释栗:哆嗦,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极为恐惧。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义纵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义纵是汉武帝时以严酷著称的官吏。他少年时曾经和人一起抢劫,结伙为强盗,他姐姐凭借医术得到太后的宠幸,义纵也因此成了官吏。他处理政事非常严酷,很少有宽容的时候。在当县令的时候,他依法办事,不回避权贵和皇亲,因为逮捕审讯皇太后的亲戚,受到皇帝的赏识,而提升他为河内都尉。他一到河内就铲除了那里的豪强,以至于河内郡的人们在路上都不捡拾别人遗失的东西。当他升任为南阳太守的时候,南阳的豪门都逃走,那里的官员和百姓也都非常谨慎、害怕。

因为朝廷军队屡次从定襄出发攻打匈奴,定襄的官员和百姓人心散乱,于是朝廷调派义纵担任定襄太守。义纵到任后,将监狱中关押的二百多名重刑犯,以及私自前去探望他们的兄弟、熟人二百多人一起逮捕,在一天之内判定处死了这四百多人。从此以后定襄郡的人们害怕得即使不冷也会打哆嗦,一方面因为义纵如此严酷的治理手段,另一方面因为有奸猾的人在帮助官吏处理政事。

义纵虽然严酷,但是他缺乏远大的眼光,志趣只在琐屑的小事上,所以在他的治理下,奸邪之事最终越发增多,于是皇帝直接特派的官员开始出现。一次,杨可受皇帝委派处理案件,义纵认为这样会扰乱百姓,就部署官吏捉拿替杨可干事的人。皇帝听说后,派杜式去处理这事。杜式认为义纵废弃了尊敬皇帝的礼节,破坏了天子要办的事情,最后将义纵处死示众。

近义毛骨悚然

反义镇定自若

例句

时间已过去好久,但只要一回想起那个恐怖的场面,他就不寒而栗。


【词语不寒而栗】  成语:不寒而栗汉语词典:不寒而栗

猜你喜欢

  • 砺带河山

    同“河山带砺”。明唐顺之《皇陵行》:“已闻帝王自有真,更说南阳多贵人。戈矛貔虎三千士,砺带河山十八臣。”见“河山带厉”。明·唐顺之《皇陵行》:“戈矛貔虎三千士,~十八臣。”【词语砺带河山】  成语:砺

  • 藜杖夜悬

    源见“青藜照阁”。谓勤奋夜读。明高启《鹤瓢》诗之二:“藜杖夜悬翻露影,竹尊春泻饮泉声。”

  • 一点灵犀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灵犀,旧说犀牛为灵兽,角中有白纹,犀牛角中心的髓质象一条白线上下相通,称为通天犀,被古人视为灵异之物,有种种奇特性能,故称‘灵犀’)一点通。”原来比喻

  • 海上瓜枣

    参见“安期仙枣”。

  • 蠢若木鸡

    同“呆若木鸡”。《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见“呆若木鸡”。《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词语蠢若木鸡】  成语:蠢若木鸡汉语大词典:蠢若木鸡

  • 登楼赋

    源见“王粲登楼”。王粲怀乡思归之作。唐刘沧《汶阳客舍》诗:“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词语登楼赋】   汉语大词典:登楼赋

  • 祭地而坟

    《左传.僖公四年》记载:春秋时,晋献公宠爱的骊姬想害死太子申生,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申生祭母回朝,把祭肉献给献公,骊姬暗中在祭肉里下了毒药。当献公要吃的时候,骊姬说,祭肉是外面来的,先要检查一下是

  • 赵鞅叹

    《国语.晋语九》:“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赵鞅,即赵简子。春秋时,赵简子看到鸟雀鱼鳖虽为动物,却能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异自身,他觉得人为动

  • 傍观者清

    同“旁观者清”。《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说起来,下棋的最怕傍人观看。常言道:傍观者清,当局者迷。”【词语傍观者清】  成语:傍观者清汉语大词典:傍观者清

  • 材疏志大

    见“志大才疏”。宋·陆游《大风登城》诗:“~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词语材疏志大】  成语:材疏志大汉语大词典:材疏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