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山佩玦

东山佩玦

左传.闵公二年》:“晋侯使大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北狄一支系,在今山西垣曲一带。)……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偏衣,以背缝中分,左右异色,故曰偏,半同公服色),佩之金玦(金玦,青铜做成像玉玦之佩饰,起兵符之用。)。……狐突叹曰:‘……衣之龙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狐突,字伯行,狐偃之父,晋文公重耳之外祖父。尨衣,指杂色的偏衣。衣纯色之服,为躬亲之象征,故衣尨衣远其躬也。佩玉为常度,佩玦为异常。)。”

春秋时,晋献公听信夫人骊姬的谗言,决定遣太子申生将兵伐东山皋落氏。在这件事情上,骊姬对申生暗隐“危身于狄,起谗于内”的陷害阴谋。出征明,晋献公赐给申生的不是纯色朝服,而是杂色偏衣,不是美玉,而是金玦。对此,太子手下的大臣各有不同看法。大夫狐突从“偏衣、金玦”上,察觉到献公疏远太子的心思。后因以“东山佩玦”用为孝子遭离间被谗害的典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香草沉罗,血满胸臆;东山佩玦,泪渍泥沙:古有孝子忠臣,至死不谅于君、父者。”


猜你喜欢

  • 一邯郸

    同“一枕黄粱”。明李东阳《陆参政孟昭挽诗》:“直遣胸中九云梦,从教世上一邯郸。”

  • 天威咫尺

    《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天威,上天之威严;不违颜咫尺,指天鉴察不远,威严常在咫尺颜面之前。此处言“天威”实指周天子之尊威。公元前六五一年,东方的诸侯国齐国在

  • 山呼

    同“山呼万岁”。元关汉卿《玉镜台》四折:“山呼,共谢得当今主。”【词语山呼】   汉语大词典:山呼

  • 瓜田李园

    同“瓜田李下”。明张景《飞丸记.邂逅参商》:“君子差矣,瓜田李园,你岂不晓?”

  • 习坎之防

    源见“习坎”。指军事上在险要之地设防。《晋书.殷仲堪传》:“是以李势初平,割此三郡配隶益州,将欲重复上流为习坎之防。”

  • 於菟

    春秋时楚国方言,称虎为“於( ㄨ wū 乌)菟( ㄊㄨˊ tú 图)”。《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毂,谓虎於菟。”《文选.左思.吴都赋》:“於菟之族。”刘良注:“於菟,虎也,江淮间谓虎为於

  • 不为五斗折

    同“不为五斗米折腰”。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不为五斗折,自无三径资。”

  • 沧浪老人

    源见“沧浪濯缨”。指隐者、渔父。唐李白《笑歌行》:“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偏正 隐者、渔父。语本《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

  • 换群鹅

    同“换鹅”。唐杜牧《䴔䴖》诗:“山阴岂无尔,茧字换群鹅。”【词语换群鹅】   汉语大词典:换群鹅

  • 叔夜于仙绝缘

    源见“王烈髓”。指无缘得道成仙。清黄景仁《夜起》诗:“君平与世原交弃,叔夜于仙已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