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篱陶令

东篱陶令

源见“东篱菊”。指过着悠闲自适隐居生活的陶潜。宋朱翌《朝中措.五月菊》词:“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卧羲皇。”


【典源】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宋书·隐逸传》、《南史·隐逸传》亦载。陶潜《饮酒》诗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今译】 晋代陶潜字渊明 (一说名渊明,字元亮),隐居田园,性好饮酒。曾逢九月九日重阳节无酒,出坐宅边菊花丛中,摘菊满把,望见有白衣人来,是刺史王弘派人来送酒,于是打开酒就喝,酣醉才回去。陶潜有《饮酒》诗,其中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隐士的田园生活; 也用以咏菊。

【典形】 把菊、把菊见南山、东篱、东篱菊、东篱陶令、晋菊、菊无元亮、篱菊、彭泽菊、陶篱、陶令菊、陶令篱边色、陶潜菊、黄花东篱、东篱把酒、篱菊老、篱下栽花、金菊姓陶、菊花期。

【示例】

〔把菊〕 唐·元稹《授杨巨源等河中兴元少尹制》:“相如有凌云之势,陶潜多把菊之情。”

〔把菊见南山〕 元·耶律楚材《和黄华老人》:“悠然把菊见南山,畅饮东篱醉重九。”

〔东篱〕 宋·李清照《多丽·咏白菊》:“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东篱菊〕 唐·杜牧《江上逢友人》:“到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

〔东篱陶令〕 宋·朱翌《朝中措·五月菊》:“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卧羲皇。”

〔晋菊〕 宋·张炎《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

〔菊无元亮〕 元·张养浩《九日》:“诗有少陵难著语,菊无元亮不成秋。”

〔篱菊〕元·白朴《水调歌头》:“晚节忆吹帽,篱菊渐开花。”

〔彭泽菊〕 明·刘基《和李子庚》:“篱下旧存彭泽菊,林间新长首阳薇。”

〔陶篱〕 宋·钱惟演《枢密王左丞宅新菊》:“撷芳多楚泽,得地胜陶篱。”

〔陶令菊〕 唐·温庭筠《赠郑处士》:“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

〔陶潜菊〕 唐·杜甫《秋尽》:“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猜你喜欢

  • 谈经

    《汉书.朱云传》载:五鹿充宗,字君孟,任职少府,“为梁丘《易》(即梁丘贺所传的《易经》),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

  • 子敬遗琴

    同“子敬琴亡”。唐戴叔伦《吊畅当》诗:“徒闻子敬遗琴在,不见相如驷马归。”

  • 青田

    同“青田鹤”。唐王勃《上武侍极启》:“驰魂雾谷,忻逢紫岫之英;驿思霞丘,伫接青田之响。”【词语青田】   汉语大词典:青田

  • 以夷制夷

    夷:旧指外族和外国。制:限制;抵制。 指利用外国人之间的矛盾,由外国人去抵制外国人。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又字元抚,晚年号俟(Sì四)村老人,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

  • 下蔡

    源见“东墙窥宋”。指贵族萃集之地或美人众多之所。南朝 梁江淹《水上神女赋》:“遍览下蔡之女,具悦淇上之姝。”【词语下蔡】   汉语大词典:下蔡

  • 确磊

    很多石块高低不平的样子。比喻心胸中郁积着不平之气。许有壬《神山避暑晚行田间》诗:“不用浇磈磊,我怀无不平。”亦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

  • 亡无日矣

    指灭亡的日子即将来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亦见《左传.昭公五年》:“君若驩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而忘其死,亡无日矣。”

  • 跫然

    源见“空谷足音”。原以形容脚步声,后以指喜悦貌。宋沈遘《谢人投书》:“辱书及文编,辞高义丰,读之跫然。”【词语跫然】   汉语大词典:跫然

  • 呈身御史

    《旧唐书.韦澳传》:“(澳登第后十年不仕。)伯兄温,与御史中丞高元裕友善。温请用澳为御史,谓澳曰:‘高二十九(即高元裕,唐时多以行第称人)持宪纲(掌大权),欲与汝相面(相见),汝必得御史。’……澳曰:

  • 爱莫助之

    见“爱莫能助”。元·黄溍《赠熊天瑞先辈》:“感君远来增叹吁,~将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