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篱陶令

东篱陶令

源见“东篱菊”。指过着悠闲自适隐居生活的陶潜。宋朱翌《朝中措.五月菊》词:“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卧羲皇。”


【典源】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宋书·隐逸传》、《南史·隐逸传》亦载。陶潜《饮酒》诗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今译】 晋代陶潜字渊明 (一说名渊明,字元亮),隐居田园,性好饮酒。曾逢九月九日重阳节无酒,出坐宅边菊花丛中,摘菊满把,望见有白衣人来,是刺史王弘派人来送酒,于是打开酒就喝,酣醉才回去。陶潜有《饮酒》诗,其中有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隐士的田园生活; 也用以咏菊。

【典形】 把菊、把菊见南山、东篱、东篱菊、东篱陶令、晋菊、菊无元亮、篱菊、彭泽菊、陶篱、陶令菊、陶令篱边色、陶潜菊、黄花东篱、东篱把酒、篱菊老、篱下栽花、金菊姓陶、菊花期。

【示例】

〔把菊〕 唐·元稹《授杨巨源等河中兴元少尹制》:“相如有凌云之势,陶潜多把菊之情。”

〔把菊见南山〕 元·耶律楚材《和黄华老人》:“悠然把菊见南山,畅饮东篱醉重九。”

〔东篱〕 宋·李清照《多丽·咏白菊》:“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东篱菊〕 唐·杜牧《江上逢友人》:“到时若见东篱菊,为问经霜几度开。”

〔东篱陶令〕 宋·朱翌《朝中措·五月菊》:“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卧羲皇。”

〔晋菊〕 宋·张炎《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

〔菊无元亮〕 元·张养浩《九日》:“诗有少陵难著语,菊无元亮不成秋。”

〔篱菊〕元·白朴《水调歌头》:“晚节忆吹帽,篱菊渐开花。”

〔彭泽菊〕 明·刘基《和李子庚》:“篱下旧存彭泽菊,林间新长首阳薇。”

〔陶篱〕 宋·钱惟演《枢密王左丞宅新菊》:“撷芳多楚泽,得地胜陶篱。”

〔陶令菊〕 唐·温庭筠《赠郑处士》:“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

〔陶潜菊〕 唐·杜甫《秋尽》:“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猜你喜欢

  • 前筹

    同“前箸”。唐杨巨源《酬卢员外》诗:“谢傅旌旗控上游,卢郎樽俎借前筹。”【词语前筹】   汉语大词典:前筹

  • 天壤王郎

    《世说新语.贤媛》:“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迁谢家,意大不说(悦)。太傅(谢安)慰释之曰:‘王郎,逸少(王羲之)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憾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

  • 高而不危,满而不溢

    地位虽高,但无倾危之忧;器物虽满,但无盈溢之患。 常用作戒骄戒奢之辞。语出《孝经.诸侯章》:“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汉.刘向《说苑

  • 鲋蛰之穴

    《易.井》:“井谷射鲋。”孔颖达疏:“子夏传曰:井下虾䗫呼为鲋鱼也。”井底为井蛙蛰伏的窟穴,故用以代称井。唐黄滔《景阳井赋》:“盖悲鲋蛰之穴,不是龙潜之地。”【词语鲋蛰之穴】  成语:鲋蛰之穴汉语大词

  • 桃蹊李径

    同“桃李蹊”。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诗:“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 衔羽

    《韩非子.说林下》:“鸟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其羽而饮之。”后用为相助之典。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八:“回风吹四壁,寒鸟相因依。周周尚衔羽,蛩蛩亦念饥。”【词语衔羽】   汉语

  • 拾带重还

    源见“裴公还带”。喻拾到财物归还原主,不占为己有。《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这不意之财,虽则取之无碍,倘或失主追寻不见,好大一场气闷。古人见金不取,拾带重还。我今年过三旬,尚无子嗣,要这横财何

  • 霞帔

    《新唐书.司马承祯传》:“〔司马承祯〕对曰:‘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帝嗟味曰:‘广成之言也!’锡宝琴、霞纹帔,还之。”后遂以“霞帔”称道士服。唐刘禹锡《和令狐相

  • 以一奉百

    少数人供奉多数人。意思是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后汉书.王符传》:“今察洛阳,资末业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戒之!”偏正 奉,供养。一个人

  • 舳舻相继

    见“舳舻千里”。【词语舳舻相继】  成语:舳舻相继汉语大词典:舳舻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