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东西南北人

东西南北人

礼记》卷二《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将母亲的灵柩合葬在防地的先考墓中。然后说:“我宦游四方,是个东西南北到处飘流的人。现在将父母的墓加高到四尺成坟,以便日后祭祀。”后用指行踪不定的人。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七六《道院偶述》:“已经成住坏空劫,犹是东西南北人。”


偏正 指四处飘泊,行踪不定的人。语本《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唐·高适《高常侍集·人日寄杜二拾遗》诗:“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多用于行踪方面。也作“东西南北客”、“东西南北”。


【典源】《礼记·檀弓上》:“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

【今译】 孔子名丘,他为游说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周游列国,长年奔波漂泊,称自己是东西南北之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长年漂泊异乡,行止无定。

【典形】 东西南北客、东西南北人、东西南北身、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客、东西南北征。

【示例】

〔东西南北客〕 宋·陈与义《欲离均阳而雨不止》:“纶巾老子无远策,长作东西南北客。”

〔东西南北人〕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东西南北身〕 清·沈永令《咸阳寓中》:“楚越燕秦路,东西南北身。”

〔南北东西〕宋·陈与义《徙舍蒙大成赐诗》:“南北东西共一尘,得坻随处可容身。”


【词语东西南北人】  成语:东西南北人汉语词典:东西南北人

猜你喜欢

  • 侯嬴抱关

    嬴(yíng迎):通“盈”。此处用于人名。此典指隐士侯嬴看守城门,但得到魏公子无忌的赏识厚待,两人皆在当时闻名。后以此典比喻隐居的贤人义士;也比喻人未得机遇而暂处困窘境地。侯嬴(?——前257年),战

  • 吐哺握发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旦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指吃饭时吐出口中的食物,沐浴时握发而出,用以形容礼贤下士,热心接待来客),犹恐失

  • 卓氏之逃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间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

  • 东家丘

    《书言故事.师儒类.东家丘》注引《孔子家语》曰:“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能识孔子是圣人,乃曰:‘彼东家丘,吾知之矣。’”传说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才学和名望,故随口称之为:“东家丘”。后遂用为不识贤者的典故

  • 喙长三尺

    《庄子.徐无鬼》:“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敖执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仁人乎!无此言已。’曰:‘立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两家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

  • 直如丝

    同“直如弦”。唐 耿?《赠别刘员外长卿》诗:“清如寒玉直如丝,世故多虞事莫期。”

  • 珠辞合浦还

    源见“合浦珠还”。比喻失而复得,去而复还。明张景《飞丸记.丸里缄怀》:“想是宜僚丸楚邦驱难,还应是珠辞合浦一朝还。”

  • 门外张罗

    同“门可罗雀”。唐白居易《放言》诗之四:“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 雀罗门第

    同“雀罗门”。清 王锡振《催雪.寿阳师命题借园寒趣图卷》词:“唤醒觚棱梦早,又暖日东窗烘犹醉。云衣一片,茆龙换着,雀罗门第。”

  • 东阳瘦

    同“东阳销瘦”。清纳兰性德《采桑子.又塞上咏雪花》词:“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词语东阳瘦】   汉语大词典:东阳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