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叶蔽目,不见泰山
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源见“琴瑟”。谓琴瑟和好,比喻夫妇和睦。清龚自珍《与江居士笺》:“陈饿夫之晨呻于九宾鼎食之席,则叱矣;诉寡女之夜哭于房中瑟好之家,则谇矣。”【词语琴好】 汉语大词典:琴好
同“人亡弓,人得之”。宋苏轼《次韵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散流民间刘购得之》:“嗟此本何事,聚散实循环。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
源见“五里雾”。借指道术。唐王勃《八仙经》诗:“援萝窥雾术,攀林俯云烟。”【词语雾术】 汉语大词典:雾术
汉.蔡邕《让尚书乞民闲冗表》:“三月之中,充历三台,光荣昭显,非臣愚蔽不才所当盗窃,非臣碎首糜躯所能补报”。碎首:头颅粉碎;糜躯;身躯糜泥。意谓粉身碎骨,在所不辞。此多系旧时臣下报效君主时所用之语,表
《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春秋时卫国大夫,名叫宁俞,武子是谥号。孔子指出,宁武子在国有道时,就能发挥智慧,积极努力去做事;在
《三国志.蜀书.许靖等传赞》:“许靖夙有名誉,既以笃厚为称,又以人物为意,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廊庙器’也。”廊庙,朝廷。三国蜀人许靖,被蒋济赞誉为“大较廊庙器”。后遂用为咏治国安邦之才
佛家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也泛指一切妖魔鬼怪。《药师经下》:“信世问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并列 邪魔,妖魔。原为佛教用语,指妨害正道的妖魔、邪说及行为。后泛指异端邪说或不正当的门路。《
同“覆水难收”。唐李白《妾薄命》诗:“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见“覆水难收”。【词语水覆难收】 成语:水覆难收汉语大词典:水覆难收
《孟子.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后以“洪水猛兽”称为害极大的人或事物。清叶廷琯《鸥陂渔话.东坡画像赞》:“彼为士大夫者,或反詈为害,甚洪水猛兽。”并列 比喻带
《左传.襄公十七年》:“子罕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者,而抶其不勉者。”后以“执抶”谓持鞭督责。清钱谦益《戏为拂水筑台歌赠嘉定夏生华甫》:“不烦执抶争用命,日旰奋迅逾亭午。”【词语执抶】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