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临池学书

临池学书

晋书卫瓘传》附卫恒“四体书势”:“汉兴而有草书……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汉张芝临池练书法,时日既久,洗笔把一池水都染黑了,可见功力之深。后因称学习书法为“临池。”

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素绢充衾裯。”


连动 到池塘边学写字。语出《晋书·卫恒传》:“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池水尽墨。”后因以“临池学书”形容刻苦练习书法。《晋书·王羲之传》:“曾与人书云:‘张芝~,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褒义。用于书法方面。


【典源】 《后汉书· 张奂列传》注引王愔《文志》 曰:“ (张) 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学……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晋书·卫恒传》 中《四体书势》亦载此事。宋·曾巩《墨池记》:“ (王)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今译】 后汉张芝 (字伯英) 为著名书法家,他年轻时勤学苦练,尤擅草书,家中买来的绢帛,必先用于练字而后再染,他在池边研墨习字,池水都被弄黑。晋代王羲之 (人称王右军) 亦为著名书法家,也曾临池学书,抚州临川城东有一水池,相传即为羲之临池学书之处。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书法精绝;或用以指练习书法。

【典形】 池尽墨、池水含墨、临池,墨成池、墨池、试墨临池、写遍未裁衣、一池墨、洗墨无池、临池尽墨。

【示例】

〔池尽墨〕 唐·张祜《酌房子客郊居》:“近日稍闻池尽墨,他时谁见壁藏书。”

〔池水含墨〕 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池水朝含墨,流萤夜聚书。”

〔临池〕 唐·韩愈《李员外寄纸笔》:“题是临池后,分从起草余。”

〔墨成池〕 宋·陆游《书悲》:“赖有墨成池,淋漓豁胸臆。”

〔墨池〕唐·骆宾王《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雪明书帐冷,水净墨池寒。”

〔试墨临池〕 元·张可久《人月圆·会稽怀古》:“试墨临池,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写遍未裁衣〕 宋·苏辙《次韵刘贡父题文潞公草书》:“应笑学书心力尽,临池写遍未裁衣。”

〔一池墨〕 宋·陆游《东斋杂书》之五:“霏霏半篆香,湛湛一池墨。”


【词语临池学书】  成语:临池学书汉语词典:临池学书

猜你喜欢

  • 鹤吊

    源见“吊鹤”。称吊丧。南唐陈致雍《唐故金华大师正和先生刘君碑铭》:“天不憗遗,人怀永伤。空怀鹤吊之风,莫问凫飞之路。”【词语鹤吊】   汉语大词典:鹤吊

  • 人去楼空

    源见“杳如黄鹤”。表达面对旧居怀念故人之意。清纳兰性德《百字令.废园有感》词之四:“怕见人去楼空,柳枝无恙。”巴金《随想录.在尼斯》:“女主人公孤零零地消失在凄清的寒夜里,那种人去楼空的惆怅感觉一直折

  •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白天头脑里所想到的,就是夜间做梦所见到的。语出《慎子.逸文》:“昼无事者夜不梦。”后多引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清.李渔《十二楼.七.拂云楼》:“做女儿的人,有多少胆量?少不得要怕神怕鬼起来,又有俗

  • 三宿桑下

    《后汉书.襄楷传》:“十余日,复上书曰:‘……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汉桓帝时,宦官专权,朝政腐败,天灾人祸,接连发生。大臣襄楷善知天文阴阳之术,于延熹九年上

  • 百里才

    西晋.陈寿撰《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生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治中和别驾都是州刺史的助理官),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

  • 郭隗台

    源见“黄金台”。指招良纳贤之处。闽徐夤《草》诗:“燕昭没后多卿士,千载流芳郭隗台。”前蜀贯休《陈情献蜀皇帝》诗:“自愧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词语郭隗台】   汉语大词典:郭隗台

  • 见在佛

    见:同“现”。僧侣尊称当代帝王之语。宋代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

  • 凿壁假

    源见“凿壁偷光”。谓借光照明。清赵翼《借月和尚以其名乞诗戏赠》:“既免束缊乞,亦省凿壁假。”

  • 邻宝

    《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后因以“邻宝”谓与邻国友好。《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粤自景德之初,始敦邻宝之信,凡诸细故,咸不置怀。”【词语邻宝】   汉语大词典:邻宝

  • 尺寸之效

    见“尺寸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