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临渊羡鱼

临渊羡鱼

临渊:面对深潭。羡鱼:羡慕鱼的美味。面对深渊希望能捕到鱼,比喻虽有欲望,但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语出自董仲舒给汉武帝的贤良对策。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哲学家。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说:“汉朝得天下以来,常希望把国家治理好,但至今仍没有如愿,毛病就在应当改变措施时却没有及时地去落实。古人说:‘站在水边想捕鱼,还不如回去织鱼网’。现在汉朝建立已70多年了,总是盼望着天下大治,还不如回去研究如何改变治国的措施;改变措施,天下就能大治;天下大治,灾害就会一天天离开,幸福就会一天天到来。”后以“临渊羡鱼”为典,形容徒具愿望,而不见行动,多用于比喻求仕。此典又作“临川羡鱼”。

【出典】:

汉书》卷56《董仲舒传》2505页:“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岁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

【例句】:

汉·张衡《归田赋》:“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方结羡鱼之网,将谣叩角之词。”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李颀《送人归沔南》:“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 唐·高适《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唐·顾况《送从兄使新罗》:“临川思结网,见弹欲求鵰。” 唐·刘商《归山留别子侄二首》之2:“不逐浮云不羡鱼,杏花茅屋向阳居。” 唐·杜牧《卜居招书侣》:“忆昨未知道,临川每羡鱼。”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见弹曾求炙,临川亦羡鱼。” 宋·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翁从傍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见“临河羡鱼”。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3章:“可惜你我手无寸铁,还是‘~’么。”


【典源】《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今译】 只在水边希望得鱼是无济于事的,不如回去编织渔网,然后去捕捞。

【释义】 后以此典指空有愿望而无行动。

【典形】 结网空知羡、临川羡鱼、临渊不羡鱼、思结网、羡鱼、羡鱼心 羡鱼之网、临水羡游鱼、羡鱼情。

【示例】

〔结网空知羡〕 唐·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结网空知羡,图荣岂自诬。”

〔临川羡鱼〕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见弹曾求炙,临川亦羡鱼。”

〔临渊不羡鱼〕 宋·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翁从傍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思结网〕 唐·顾况《送从兄使新罗》:“临川思结网, 见弹欲求��。”

〔羡鱼〕 唐·高适《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

〔羡鱼之网〕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方结羡鱼之网,将谣叩角之词。”


【词语临渊羡鱼】  成语:临渊羡鱼汉语词典:临渊羡鱼

猜你喜欢

  • 雁信

    同“雁使”。唐温庭筠《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诗:“若向三湘逢雁信,莫辞千里寄渔翁。”【词语雁信】   汉语大词典:雁信

  • 摩挲铜狄

    《后汉书.蓟子训传》:“时有百岁翁,自说童儿时见子训卖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后人复于长安 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即秦时所铸十二铜狄),相谓曰:‘适见铸此,已近五百岁矣。’顾视见人而去,犹

  • 一鞭先著

    源见“祖鞭先著”。谓奋勉争先。亦泛指先行。清林则徐《送嶰筠赐环东归》诗:“得脱穹庐似脱围,一鞭先著喜公归。”主谓 争先一步。语本《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清·林则徐

  • 与其奢也宁俭

    与其奢侈铺张,宁可朴素俭约。语出《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明.李贽《焚书.杂述.寒灯小话》:“此为浪费纵欲,而借口轻财,是天下之浪子皆轻财之夫也,反不如太

  • 看山笏拄颊

    同“拄笏看山”。宋苏轼《再用前韵寄莘老》:“困穷谁要卿料理,举头看山笏拄颊。”

  • 不佞

    《论语.公治长》:“雍也,仁而不佞。”朱熹集注:“佞,口才也。”雍:孔子弟子,姓冉,字仲弓。本指缺乏口才,也作没有才能讲。《左传》成公十三年:“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后多用作自称的谦词,犹

  • 晋洞

    同“桃源洞”。唐胡曾《早发潜水驿谒郎中员外》诗:“青野雾消凝晋洞,碧山烟散避秦溪。”

  • 渊底武侯

    源见“卧龙”。借指龙王。宋张耒《仲夏》诗:“云间赵盾益可畏,渊底武侯方熟眠。”

  • 掩袖工谗

    源见“掩鼻计”。指善进谗言离间。唐骆宾王《讨武曌檄》:“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 北军左袒

    同“北军尽袒”。清钱谦益《戊寅元日偶读史记戏书纸尾》诗:“北军左袒仓皇日,七尺争如冒絮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