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击壤歌”。指太平盛世。清方贞观《出宗阳》诗:“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
《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遂霸西戎,用孟明也。”此典又见《史记.秦本纪》。公元前六二七年夏四月,秦穆公率军伐郑,在灭滑回师的路上,被晋军
同“黔娄妻”。清王士禛《池北偶谈.笃师谊》:“门无司马求书使,室有黔娄正被妻。”
源见“南冠楚囚”。借指眷恋故土。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钟仪徒恋楚,张瀚浪思吴。”
同“协熊罴梦”。《儿女英雄传》三九回:“入翁门,适作汤饼之会,问之,则翁簉室已先一月协熊占,而又孪生也。”
同“不憗遗”。唐颜真卿《康使君神道》:“天乎不憗,其恨若何!”
同“掩耳盗铃”。明无名氏《四贤记.祈熊》:“笑儿曹偷铃掩耳,莫不是妒妖娆。”
《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因此以“隔墙有耳”形容言重要事情须加意保密,以防有人偷听,使秘密外泄。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常言道:‘隔墙须有耳
不多的几句话。宋.杨万里《送刘德修将漕潼州》诗:“一言半语到金石,四海九州成弟兄。”明.无名氏《认金梳》三折:“我倒好笑,你请我来吃酒来,一言半语,差了些儿,将我锁在这里。”鲁迅《华盖集续编.我还不能
见“杯水车薪”。宋·李曾白《淮西总领谢平章》:“~,岂能苏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