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伏枥

伏枥

枥:马棚。伏枥:马被放进马棚里喂养。李寻字子长,平陵(治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研究《尚书》,喜欢对发生的灾害或特异的自然现象(如水灾、山崩、地震、日月食等)进行评说。由大司马王根推荐,李寻得到汉哀帝的尊敬和信任,待诏黄门,后被任命为骑都尉。李寻在给汉哀帝的上疏中写道:“骏马在平时如果不放进马棚里喂养,就不能在大道上驰骋;人材在平时如果不进行培育,就不能担起治国的重任。”后以“伏枥”为典,比喻平时怀有建功立业的壮志。

【出典】:

汉书》卷75《李寻传》3179、3183、3190页:“李寻字子长,平陵人也。治《尚书》。”“帝舅曲阳侯王根为司马票骑大将军,厚遇寻。是时多灾异,根辅政,数虚己问寻。”“根于是荐寻。哀帝初即位,召寻待诏黄门。”“马不伏历(通“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颜师古注曰:“伏历谓伏槽历而秣之也。”

【例句】:

汉·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南朝宋·鲍照《拟古》:“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归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舍广成之传,裁见诸侯之客。” 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宋·穆修《送毛得一秀才归淮上》:“自伤枥骥心千里,空羡溟鹏志九霄。” 宋·苏轼《闻潮阳吴子野出家》:“烈士叹暮年,老骥悲伏枥。” 宋·苏辙《明日厚安卿强几圣复召饮》:“长鲸渴水求入海,老骥伏枥思就车。” 宋·陆游《百岁》:“壮心空似骥伏枥,病骨敢怀狐首丘。” 宋·辛弃疾《卜算子·万里策浮云》:“叹息曹瞒老骥诗,伏枥如公者。” 元·揭溪斯《病中初度》:“一言空骥枥,再见脱锥囊。” 清·归庄《哭万年少五首》之2:“相彼伏枥骥,遇时犹驰骤;悲哉负壮心,没身无所就!” 清·吴嘉纪《十月十九日赠王黄湄二首》之一:“老骥伏枥下,努力亦已迟。” 清·吴元龙《长椿寺病马行》:“伏枥虽虚千里心,脱翻适长林性。” 清·周振采《老将》:“老马蹑云偏伏枥,苍鹰羁镟欲腾。”


【词语伏枥】   汉语词典:伏枥

猜你喜欢

  •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庆:善。 一人办了好事,亿万臣民便会得到幸福。 旧时常用以规劝国君推行善政。语出《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淮南子.缪称训》:“昔东户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余粮宿诸亩首,

  • 杜林驳尧

    《后汉书.杜林传》:“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

  • 邦国殄瘁

    见〔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见“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宁使人材蛰伏,~,而必不可使一党不居于势要者,非独仆所不为,亦愿诸君与同盟会人深戒之也。”【词语邦国殄瘁】  成语:邦

  • 金屋贵

    源见“金屋藏娇”。指后妃显贵。唐宋之问《谒二妃庙》诗:“还以金屋贵,留兹宝席尊。江凫啸风雨,山鬼泣朝昏。”【词语金屋贵】   汉语大词典:金屋贵

  • 恒代遗风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此乃恒 代之遗风乎?”卢文弨注引阎若璩《潜邱杂记》:“有以恒 代之遗风问者,余曰:

  • 梁甫吟

    《艺文类聚》卷十九引《蜀志.诸葛亮梁父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垒垒正相似。问是谁家塚?田强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梁甫即梁

  • 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丧家之狗:原指有丧事人家的狗,无人喂养,比喻沦落不遇的人。后也指丧( ㄙㄤˋ sàng )失了归所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所依归的人。漏网之鱼:比喻逃脱拘禁的人。 元明戏剧小说中的常用语。形容人狼狈

  • 令宰仙

    源见“王乔凫舄”。对尚书台官员的美称,言其有仙人风采。唐杜甫《夏夜李尚书筵》诗:“翟表郎官瑞,凫看令宰仙。”

  • 破卵倾巢

    源见“巢倾卵破”。喻满门抄斩,斩草除根。宋张孝祥《汤右相》:“斯文衡鉴,收雕虫篆刻之微;群枉织罗,救破卵倾巢之酷。”明陈与郊《义犬记》三折:“却原来分属师生,曾受深恩也。破卵倾巢太不仁。”并列 破裂鸟

  • 事半功百

    同“事半功倍”。清 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因利乘便,事半功百,而元代所未有也。”见“事半功倍”。清·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因利乘便,~,而元代所未有也。”【词语事半功百】  成语:事半功百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