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众口铄金

众口铄金

比喻舆论所共同赞成和反对的,即使金子也能使之熔化。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下令改铸大钱。两年以后,他又下令搜集铜铁,铸造编钟。为此,单穆公、伶州鸠等先后进谏,周景王一概不听。公元前521年,编钟铸成。周景王得意地说,编钟的声音一定十分和谐吧。伶州鸠回答道,恐怕未必吧。王问何故。他回答说,在上的统治者制作乐器,老百姓也都高兴,才叫作和谐。现在财富匮乏,百姓疲惫,没有不怨恨的,哪里还有什么和谐呢?再说老百姓所喜欢的,没有实现不了的,其所讨厌的,没有不垮台的。谚谣说:万众一心,就象坚固的城堡,大家舆论,可以使金子熔化。三年内,您两次从民间征集金属,这样下去,恐怕是要垮台的。周景王不高兴地说,你是个老糊涂,知道什么?不过一年,周景王死去,他所铸造的编钟声调也不和谐。

【出典】:

国语·周语下》:“王不听,卒铸大钟。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和。王谓伶州鸠曰:‘钟果和矣。’对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对曰:‘上作器,民备乐之,则为和。令财亡民疲,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今三年之中,而害金再兴焉,惧一之废也。’王曰:‘尔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

【例句】: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


主谓 铄,熔化。众人的言论能使金属熔化。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也比喻谣言多,足以混淆是非。语出《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群言淆乱,异说争鸣;~,积非成是。”△多用于舆论的影响力方面。也作“群口铄金”、“众口烁金”、“众口销金”。


【典源】《国语·周语下》:“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注:“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也。”《楚辞》屈原《九章·惜诵》:“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王逸注:“言众口所论,万人所言,金性坚刚,尚为销铄,以喻谗言多,使君乱惑也。”《晏子春秋·谏上》、《战国策·魏策一》亦载。《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磨骨。”

【今译】 古语说,金属虽然坚硬,而众人的诋毁、诽谤甚至能够使金属销熔,足见谗言的可怕。参见〖积毁销骨〗。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谗毁或偏见的力量、影响之大,不容忽视。

【典形】 谤消金、谗口铄金、黄金消众口、积毁销金、金被烁、金凭众口铄、铄金、销金众口、众毁铄黄金、众口铄金、金难铄、销尽犹是金、金就铄。

【示例】

〔谤消金〕 唐·戎昱《送郑炼师贬辰州》:“误将瑕指玉,遂使谤消金。”

〔谗口铄金〕 清·唐孙华《述古》:“谗口成铄金,沉舟由积羽。”

〔黄金消众口〕 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黄金消众口,白璧竟难投。”

〔积毁销金〕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积毁销金,沉忧作歌。天未丧文,其如予何!”

〔金被烁〕 唐·皎然《赠李中丞洪》:“见谗金被烁,终期玉有瑜。”

〔铄金〕 三国·曹植《当墙欲高行》:“众口可以铄金,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销金众口〕 元·耶律楚材《和北京张天佐见寄》:“销金众口嫉居士,好事独君慕湛然。”

〔众毁铄黄金〕 唐 · 孟郊 《连州吟》:“孤怀吐明月,众毁铄黄金。”

〔众口铄金〕 宋·黄庭坚《劝交代张和文酒》:“三人成虎事多有,众口铄金君自宽。”


【词语众口铄金】  成语:众口铄金汉语词典:众口铄金

猜你喜欢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谓别国的贤才可以为本国的辅佐,好象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作琢磨玉器的砺石一样。后则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的外力,一般多指朋友。周宣王时期,有一首劝宣王广求异才的诗歌。诗中说,仙鹤鸣在水泽里,声音闻

  • 青山白云人

    《旧唐书.傅奕传》:“又尝醉卧,蹶然起曰:‘吾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奕,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后遂以“青山白云人”指放浪形骸的旷达之士。《聊斋志异.黄英》:“异史氏

  • 曷维其已

    曷:何。维:助词,一作“惟”。已:止。 不知何时才能停止。 表示愁怀无法排遣。语出《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资治通鉴.魏纪.明帝太和四年》:“使臣微言妙旨,

  • 游彀

    源见“英雄入彀”。谓中进士。黄人《〈清文汇〉序》:“继世之主,懋学右文:两举词科,而骏雄游彀;宏开四库,而文献朝宗。”【词语游彀】   汉语大词典:游彀

  • 枕上华胥

    源见“华胥梦”。犹言一觉美梦。宋苏庠《诉衷情.渔父家风醉中赠韦道士》词:“溪上月,岭头云,不劳耕。瓮中春色,枕上华胥,便是长生。”

  • 露电

    源见“梦幻泡影”。喻指去世。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诗话》:“即予同年生,八九已露电。”【词语露电】   汉语大词典:露电

  • 梅鹤家庭

    源见“梅妻鹤子”。指清高脱俗的隐士生活。丁以布《题和靖祠壁示不识》诗:“先生别是钟情者,梅鹤家庭不染尘。”

  • 哀鸿遍野

    源见“哀鸿”。指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苏曼殊《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然而哀鸿遍野,吾又何能一一拯之?”主谓 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语本《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蔡敦祺《林则徐》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普:遍。 天底下没有一块土地不是天子的辖地。 旧称封建君主占有全国的土地,拥有绝对的权威。语出《孟子.万章上》:“《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按:此诗见于《诗经.小雅

  • 薰风

    同“熏风”。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亦特指古乐曲《南风》。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词语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