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伯俞泣杖

伯俞泣杖

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注:笞,用竹板打),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也。’”

汉朝时,梁人韩伯俞性恭孝。一次母亲体罚他的过失,他觉得竹板打到身上并不疼痛,于是感到母亲气力衰竭,恐将不久于人世,便伤心地哭泣起来。旧以此用为爱母至孝的典故。

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一:“伯俞泣杖,墨翟悲丝。”


主谓 形容孝顺。语本汉·刘向《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元·关汉卿《陈母教子》3折:“你孝顺似那王祥卧冰,你恰似~。”△褒义。多用于孝顺方面。


【典源】《说苑·建本》:“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也。’”

【今译】 汉代韩伯俞 (一作“瑜”) 有了过错,他母亲责打他,伯俞哭泣。他母亲问:“以前打你,没有见你哭过,今天为什么哭啊?”伯俞说:“以前我有了过失,您打我很痛。这次觉得母亲的力气衰退,打我不痛,因此哭泣。”

【释义】 后以此典称人有孝心。

【典形】 伯瑜泣杖、慈母笞。

【示例】

〔伯瑜泣杖〕 元·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您家里也出不的个伯瑜泣杖,谅您看钱奴也学不的窦十郎。”

〔慈母笞〕 三国·曹植《灵芝篇》:“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 歔欷泪沾巾。”


【词语伯俞泣杖】  成语:伯俞泣杖汉语词典:伯俞泣杖

猜你喜欢

  • 惴惴不安

    原作“惴惴其栗”。惴惴,恐惧貌。原指心情恐惧,后则泛指心情忐忑不安。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以秦国有名良臣奄息、仲行、鍼虎等一百七十余人殉葬。秦国人都极为惋惜,他们作《黄鸟》一诗以表示自己的心情。诗

  • 青竹一龙骑

    源见“杖化龙”。借指还乡。唐 綦毋诚《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诗:“白银双阙恋,青竹一龙骑。”

  • 赎鼋

    《太平御览》卷九三二引《唐史》:“韦丹少在东洛,尝至中桥,见数百人喧集水滨,乃渔者网得大鼋,系之桥柱,引颈四顾,有求救之意。丹问曰:‘几钱可赎?’曰:‘五千。’丹曰:‘吾驴值三千,可乎?’曰:‘可。’

  • 暖律吹

    源见“邹衍吹律”。谓带来温暖与生机。清蒲松龄《送喻方伯》诗:“虚中真爱士,暖律吹寒灰。”

  • 子云

    《汉书.扬雄传上》:“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诏雄待诏承明之庭。”子云,是汉代辞赋家、经学大师、古文字学家扬雄的字。后因用为咏文士之典。因其命运不济,不得迁升,

  • 鸟爪仙

    同“长爪仙人”。宋陆游《书怀》诗:“招呼方瞳翁,邂逅鸟爪仙。”

  • 目牛游刃

    同“目牛无全”。《太平广记》卷四九引《东阳夜怪录》:“诸公清才绮靡,皆是目牛游刃。”见“游刃有余”。《太平广记》卷490引《东阳夜怪录》:“诸公清才绮靡,皆是~。”【词语目牛游刃】  成语:目牛游刃汉

  • 槐根洞

    源见“南柯梦”。指南柯梦中的槐安国。清赵翼《可型舅兄老而善睡颇以为苦戏赠一首》:“只愁同床又各梦,不能随入槐根洞。”

  • 零瀼

    《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瀼瀼。”后以“零瀼”指露重。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恨程途渺茫,更风波零瀼。”【词语零瀼】   汉语大词典:零瀼

  • 蛇心佛口

    蛇蝎心,菩萨嘴。形容内心恶毒,口头仁慈,心口不一。明 王玉峰《焚香记.构祸》:“他欺人也索神不祐,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定与我倒断了前番咒。”见“佛口蛇心”。明·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