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倭寇

倭寇

明代劫掠中国沿海的日本海商与海盗集团。日本古称倭奴国,故将这些日本海寇以及后来与之勾结的内陆奸民通称为倭寇。自元末至明万历年间,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和破产农民,不断侵扰中国、朝鲜沿海地区,前后历时达三百年之久。14世纪日本南北朝时,在混战中失败的武士,流为浪人,与活跃于九州、四国间的走私商人勾结,在中国沿海进行走私、抢劫。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总兵刘江大破之于望海(今辽宁大连金州东北),倭寇之势渐衰。15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代,一部分封建主与寺院大地主支持海盗活动,倭寇又趋活跃。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封建主大内氏与细川氏的贡使在宁波发生冲突,乘机大事焚掠。明政府下令停止贸易。此后倭寇见沿海防务空虚,便勾结土豪、奸商、流氓、海盗进行走私劫掠。16世纪中叶时最为猖獗。江、浙、闽受害最烈,山东、广东也遭波及。后经明将领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率部征战多年,到16世纪60年代中,才逐渐平服。

【出典】:

明史》卷322《外国列传》8345页:“是年,倭寇盘石。十五年,倭寇松门、金乡、平阳。有捕倭寇数十人至京者,廷臣请正法。”

【例句】: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三十一年夏四月,倭寇犯台州,破黄岩,大掠象山、定海诸邑。”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4《海外诸番多内地人为通事》:“及嘉靖中倭寇之乱,先有闽人林汝美、李七、许二诱日本倭劫海上。” 清·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二《议守》下:“而明人平倭寇皆处州、义乌之兵。” 郁达夫《游于山戚公祠》诗:“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这仙境中的主人已换上了杀人不眨眼的倭寇;那仙姿逸态又有什么用呢?”


【词语倭寇】   汉语词典:倭寇

猜你喜欢

  • 孙登不语

    源见“苏门长啸”。谓以沉默示深意。唐元稹《放言》诗之四:“?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 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

    蓰( ㄒㄧˇ xǐ ):五倍。什伯:同“十百”。 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 表示事物之间差别很大。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

  • 斫案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权拔刀斫前奏

  • 一铃独鸣

    《晋书.艺术.佛图澄传》:“能听铃音以言吉凶,”…(石)勒时之年,天静无风,而塔上一铃独鸣,澄谓众曰:‘铃音云,国有大丧,不出今年矣。’既而勒果死。”晋僧佛图澄能听铃音以卜吉凶,莫不应验。石勒死之年,

  • 巨鱼纵壑

    参见:纵壑鱼

  • 橘叟

    唐.牛僧孺《幽怪录》“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巴邛橘园中,霜后见橘如缶,剖开,中有二老叟象戏。一叟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参见“商山四皓”),但不得根深固蒂耳。’一叟取龙脯食之。食讫,余脯化为龙,众乘之

  • 辟摽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后以“辟摽”谓抚心捶胸,表示忧伤。《楚辞.王褒〈九怀.思忠〉》:“寤辟摽兮永思,心怫郁兮内伤。”王逸注:“辟,拊心貌也。”【词语辟摽】   汉语大词典:辟摽

  • 彩管生花

    同“彩笔生花”。清蒲松龄《代刺史韩樾依与颜山孙孝堪启》:“高门列戟,累叶而珥貂蝉;彩管生花,随风而成珠玉。”【词语彩管生花】   汉语大词典:彩管生花

  • 白虎青龙

    《淮南子.兵略训》:“故上将之用兵也,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东汉.高诱注:“角、亢为青龙,参、井为白虎,星、张为朱雀,斗、牛为玄武。用兵军者,

  • 青蝇之矢

    青蝇的粪便,比喻谗佞的小人。《汉书.武五子传》:刘贺即位,“后王梦青蝇之矢积西阶东,可五六石,以屋版瓦覆,发视之,青蝇矢也。以问(龚)遂,遂曰:‘陛下之诗不云乎?营营青蝇,至于藩,恺悌君子,毋信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