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不暴露目标或停止战斗。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南)人,三国蜀名将,随蜀先主刘备征战四方,功勋卓著,封翊军将军。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与曹操相拒汉中。蜀将黄忠率兵劫取曹营军粮,逾期不归,赵云遂带领几十骑前去接应,适逢曹军大至,部将张翼欲闭门拒守,赵云却命令大开营门,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曹军惧怕中计,引兵撤退。蜀军又擂鼓呐喊,以弩射曹军,曹军自相践踏,死伤不可胜数。事后,蜀先主刘备亲至赵云营中,观看交战之处,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出典】: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卷36第950页:“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赵)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例句】:

旧唐书·裴光庭传》:“突阙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虽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40回:“于是瞿太太千恩万谢,偃旗息鼓,率领众人,悄悄回省而去。” 鲁迅《两地书》73:“但先前利用过我的人,现在见我偃旗息鼓,遁迹海滨,无从再来利用,就开始攻击了。”


并列 偃,放倒。收起军旗,停止击鼓。①指军队秘密行军。《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公军疑有伏兵,引去。”邓友梅《追赶队伍的女兵们》:“命令全军~,从不同方向穿过敌人空隙。”也作“偃旗仆鼓”。②比喻休战,或停止批评、攻击。语出《新唐书·裴光庭传》:“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我~,不复事矣。”巴金《春》:“王氏知道在这里闹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正预备~地回屋去。”△多用于军事方面,后亦用于日常行动方面。→息兵罢战 ↔大张旗鼓。 也作“仆旗息鼓”、“掩旗息鼓”、“偃旗卧鼓”。


【词语偃旗息鼓】  成语:偃旗息鼓汉语词典:偃旗息鼓

猜你喜欢

  • 夏康中兴

    《左传.襄公四年》:“(魏绛)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作伪而不德于民……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

  • 三握

    同“三握发”。清毛奇龄《青云辞奉呈益都相公书事》诗:“杜陵果惬万间志,姬旦岂徒三握传。”

  • 一分流水二分尘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后因以“一分流水二分尘”喻春光逝

  • 郑女花

    源见“燕梦征兰”。指兰花。郑女,即郑文公妾燕姞。清吴伟业《题孙铭常画兰》诗:“谢家树好临芳砌,郑女花堪照洞房。”【词语郑女花】   汉语大词典:郑女花

  • 仙人承露盘

    指汉武帝建铸铜仙人承露盘,承接天上甘露,和玉屑饮服,以求得仙道长生。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后,又建造了柏梁台、铜柱、承露仙人掌之类。后以此典形容求药得道等仙家事;或咏皇宫景物;或咏秋色等。此典又

  • 中山渴友

    源见“千日酒”。指酒友。清郑燮《瑞鹤仙.酒家》词:“愿先生一扫长安旧梦,来觅中山渴友。”

  • 青门种瓜人

    源见“东陵瓜”。指故秦 东陵侯 邵平。泛指退归田园隐居之人。唐李白《古风》之九:“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 九方歅

    同“九方皋”。清冯应榴《哭陆朗夫中丞前辈八十韵》:“固知千里足,必遇九方歅。”

  • 江鱼入馔

    同“姜诗跃鲤”。指孝亲。唐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诗:“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词语江鱼入馔】   汉语大词典:江鱼入馔

  • 视丹如绿

    三国魏嵇康《嵇中散集.郭遐叔〈赠嵇叔夜〉》:“心之忧矣,视丹如绿。”意为忧愁使视觉模糊、把红的看成绿的。后用以形容忧愁太甚。兼语 把红色看成像绿色,形容眼光模糊。三国魏·郭遐叔《赠嵇康》:“心之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