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

明 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载:八仙乃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他们是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李铁拐、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八仙故事唐 宋 元皆有不同记载,元杂剧中已出现其形象,至吴元泰始定为此八人,后遵从不二。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术法。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明无名氏《八仙过海》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周立波《暴风骤雨》二部十四:“穷棒子闹翻身,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贾平凹《腊月 ·正月》:“大家都在争着富,是龙就成龙,是虎就成虎,~,各人会有各人的神通呢!”


解释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用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明代吴元泰《东游记》第四十八回讲道,八仙参加完蟠桃大会后,来到东海边上,停云观望。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说:“今天我们每人用一件物体投在海面,踏着渡海,各显自己的神通怎么样?”大家都说好。于是,铁拐李就把自己的铁拐扔到海面,立在拐上,乘风逐浪地渡了起来。汉钟离把拂尘投在水里,张果老把纸驴投在水中,吕洞宾把箫管投在水中,而韩湘子用花篮,何仙姑用竹罩投水而渡。蓝采和把拍板投到水中,曹国舅把玉版投到水中而渡。八仙各自用自己的手段渡海,展示了各人的神通。不料东海龙王太子看上了蓝采和的拍板,强行夺去,以致惹起了八仙和龙宫的一场大战。


【词语八仙过海】  成语:八仙过海汉语词典:八仙过海

猜你喜欢

  • 迅雷不及掩耳

    见“疾雷不及掩耳”条。见“疾雷不及掩耳”。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这样,待明晨拂晓,便可以~之势,夺下无名高地,取得立足点。”【词语迅雷不及掩耳】  成语:迅雷不及掩耳汉语大词典:迅雷不及掩耳

  • 赤舄

    42` 同“赤玉舄”。明何景明《海山遥寿李宗伯》诗:“夜悬赤舄星辰侧,昼入银台献纳司。”【词语赤舄】   汉语大词典:赤舄

  • 龙虎营

    《后汉书.南匈奴传》:“攻破京兆虎牙营。”李贤注:“虎牙营即京兆虎牙都尉也。《西羌传》云:‘置虎牙都尉于长安,扶风都尉于雍。’《汉官仪》曰:‘凉州近羌,数犯三辅,京兆虎牙、扶风都尉将兵卫护园陵’也。”

  • 一双童子

    源见“陈宝雄”。指传说中战国陈仓人得怪物道遇的两童子。后用以咏陈仓。唐褚载《陈仓驿》诗:“锦翼花冠安在哉,雄飞雌伏尽尘埃。一双童子应惆怅,不见真人更猎来。”

  • 日记

    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后以“日记”称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所做的事的记录。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黄鲁直有日记,谓之《家乘》,至宜州犹不辍书。”【词语日记】   

  • 何武劾腐儒

    《汉书.何武传》:“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

  • 食言而肥

    形容屡次违背诺言,说话不算数。公元前470年,鲁哀公自越国访问回国。季康子、孟武伯两个大夫到南郊去迎接他。哀公的宠臣郭重为哀公驾车,见到他们来接,便对鲁哀公说,这两人说了您不少坏话,请您当面追究他们。

  • 马上墙头

    源见“墙头马上”。指情人暗处相会。宋晁端礼《水龙吟》词:“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见“墙头马上”。清·谢高崇《念奴娇》:“遮莫~,桃花人面,忍令春无主。”【词语马上墙头】  成语:马上墙头汉语

  • 石镜

    南朝 宋任昉《述异记》卷下载:传说古时武都有一男子化为美女,做了蜀王妃,不久死去,蜀王派五丁力士在武都为她作坟,高七丈,上置石镜。后以“石镜”为咏蜀都的典故。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五:“石镜更明天

  • 悲纨扇

    同“悲秋扇”。清李渔《蜃中楼.寄书》:“只为着威仪太贬,致累他早悲纨扇。”【词语悲纨扇】   汉语大词典:悲纨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