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公车:官署名。汉卫尉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宫殿中司马门之警卫,并负责以公车接送被征召者、应举者、上书者。故称上书言事或入京请愿为“公车上书”。此典指东方朔初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即上书言事。后以此典形容大臣向皇帝上书言事;或特指入京会试之举人上书言事。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东北)人。性诙谐滑稽,善辞赋。汉武帝初即位,征举方正贤良材力之士,东方朔爱好古代流传之书籍和儒家经学,广泛地阅览许多诸子百家之书。东方朔初到长安时,就到公车官署上奏章给汉武帝。

【出典】:

史记》卷126《滑稽列传·东方朔》3205页:“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东方先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即“外家传语”)。朔初入长官,至公车上书。”

【例句】:

汉·班固《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正在北京会试的各省举子也纷纷集会、请愿,康有为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


偏正 公车,本汉代官署名,其职掌之一是以公家车马接送被征召者、应举者和上书者,并加以接待;后因而也代指举人入京应试。旧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语出《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孽海花》32回:“割台原是不得已之举,台民不甘臣日,~反抗,列名的千数百人。”△用于诚劝。


【词语公车上书】  成语:公车上书汉语词典:公车上书

猜你喜欢

  • 泥马

    同“泥马渡江”。清章藻功《〈南宋杂事诗〉序》:“三十里西湖,侈说金牛故事;一百年南宋,争传泥马新闻。”【词语泥马】   汉语大词典:泥马

  • 梁绕飞尘

    源见“馀音绕梁”、“歌落梁尘”。形容歌声优美动人。唐李峤《歌》诗:“郢中吟《白雪》,梁上绕飞尘。”

  • 绝缨会

    源见“绝缨”。泛指宴会、聚会等。元无名氏《斗鹌鹑.妓好睡》曲:“绝缨会上难侍立,才烛灭,早魂魄昏迷。”【典源】 《韩诗外传》卷七:“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

  • 毁家纾难

    《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斗谷,复姓;于,音wū;斗谷于菟即令尹子文)为令尹,自毁(减少)其家,以纾(援解)楚国之难。”斗谷于菟作楚国令尹时,用尽自家之财援助国家,缓解楚国的困难。后因以“毁家

  • 马周困新丰

    宋代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马周传》:“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唐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倍受冷落。后世常用此典故喻怀才不遇、英雄失路

  • 呴沫

    源见“相濡以沫”。喻指互相救助或抚慰。《梁书.任昉传》:“〔刘孝标论曰〕故鱼以泉涸而呴沫,鸟因将死而悲鸣。”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诠俗》:“以言呴沫人,令其意靡靡焉软也,曰水。”【词语呴沫】   汉语大

  • 颜闵

    《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汉书.叙传上》:“伏周、孔之轨躅,驰颜、闵之极挚。”颜闵是孔子的弟子颜回和闵损(子骞)的合称。他二人都以

  • 圯下传书

    源见“圯桥进履”。指黄石公在圯桥传兵法于张良事。宋黄庭坚《赠黔南贾使君》诗:“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空同问道山。”

  • 足音跫然

    以步履的声音比喻难得的来客。跫( ㄑㄩㄥˊ qióng 穷)然:脚步声。《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咳其侧者乎!”柱:塞。踉:

  • 融液贯通

    犹融会贯通。清 秦笃辉《平书.文艺下》:“殆于圣贤之义理,心领神会,融液贯通,然后参之经史子集,以发其光华,范之规矩准绳,以密其法律,而后乃称为文。”参见“融会贯通①”。见“融会贯通①”。清·秦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