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泣歧”或“歧逵”。汉代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逵路:歧路。因为歧路容易迷失方向,使人无所适从,因此感伤。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后以“震位”指东方。南朝 陈阴铿《闲居对雨》诗:“震位雷声发,离宫电影浮。”亦指东宫,太子之宫。隋于仲文《侍宴东宫应令》诗:“铜楼充震位,银榜集嘉宾。”【词语
同“多歧”。《儒林外史》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源见“张巡嚼齿”。借指忠义之士的慷慨正气。清 黄鷟来《晚步山麓竹林登正气阁》诗:“崖门骨不归,睢阳齿空嚼。”【词语睢阳齿】 汉语大词典:睢阳齿
原作“同归殊途”,意谓通过不同道路,达到一个目标。孔子曾经说过,天下的人,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人们却有种种的思虑。【出典】:《易·系辞下》:“子曰:‘天下何
源见“江淹梦笔”。喻出众的文才或文才出众者。唐黄滔《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内人未识江淹笔,竟问当时不早求。”明杨珽《龙膏记.下狱》:“江淹笔可传,邹阳才可攀,叹谁人能解今朝难?”【词语江淹笔】
《孟子.万章上》:“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赵岐注:“一介草不以与人,亦不以取于人也。”焦循正义:“赵氏读‘介’为‘芥’,故以草释之也。”后因以“一介不取”谓一丝一毫亦不苟
同“悬舄”。明何景明《为虢州李举人寿其伯书公》诗:“曾悬履舄星辰上,更闪旌旗楚 蜀间。”【词语悬履舄】 汉语大词典:悬履舄
同“白发郎潜”。宋苏轼《赠写御容妙善师》诗:“尔来摹写已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同“肥马轻裘”。宋辛弃疾《水龙吟.题瓢泉》词:“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见“裘马轻肥”。[例]别看他现在这副穷酸相,他年轻时可阔着呢,~,妻妾成群。【词语轻裘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