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刘章歌田

刘章歌田

指刘章侍奉吕太后宴饮,唱一首耕田歌,内有不同苗种,要铲除掉。暗示不是刘氏而王之人,要铲除掉。后以此典比喻胆识豪壮,不畏权势。 刘章是汉高祖刘邦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刘章在宫禁中值宿警卫,吕太后封他为朱虚(食邑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侯。吕太后将她哥哥的儿子吕禄之女嫁给刘章为妻。吕太后多封吕氏家族为王、侯,专权朝政。吕太后死,诸吕欲叛乱,周勃、陈平、刘章等以智勇共诛诸吕,刘章首斩吕产,先入北军,立大功,封城阳王。 当初,朱虚侯刘章年龄二十岁,有气力,忿慨刘氏得不到权职。他曾经侍奉吕太后宴饮,吕太后要朱虚侯刘章当酒令官。刘章自告奋勇请求说:“臣,是将军家庭出身的,请允许按军法行酒令。”吕太后说:“可以。”酒饮到尽情痛快时,刘章献上供饮酒时欣赏的歌舞。过一会儿说:“请让我为太后说唱一首耕田歌吧!”吕太后把他当小孩子看待,笑着说:“倒是你父亲知道耕田之事,你一生下来就是王子,哪里知道耕田之事呀?”刘章说:“臣知道它。”吕太后说:“试试给我说唱耕田歌。”刘章说:“深耕密种,留苗疏散,非同种苗,锄掉去它。”吕太后沉默不说话。不一会,吕氏家族中有一人醉,逃离酒席,刘章追上去,拔剑杀了他,向吕太后回报说:“有逃酒一人,臣谨执行军法杀了他。”吕太后和左右的人都大为吃惊。然而已经允许按军法行酒令,就无法加罪。酒宴因此作罢。从此以后,吕氏家族人人畏惧刘章,就是大臣也都依从朱虚侯,刘氏威严有所增强。此典又作“朱虚来归”、“刘章解立苗、“恨不逢朱虚”。

【出典】:

史记》卷52《齐悼惠王世家》2000、2001页:“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酒令官)。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巡行监酒)。’高后曰:‘可。’酒酣(hān憨,饮酒尽兴),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xù恤,容许)之,笑曰:‘顾(倒是)而(你)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概(jì既,稠密)种,立(留)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因罢。自是之后,诸吕惮(dàn淡,畏惧)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强。”

【例句】:

唐·李白《朱虚侯赞》:“朱虚来归,会酌高堂。雄剑奋击,太皇震惶。” 宋·苏轼《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之二:“共疑杨恽非锄豆,谁信刘章解立苗。” 金·元好问《蛟龙引》:“割城恨不逢相如,佐酒恨不逢朱虚。”


【典源】《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人侍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概种,立苗欲疏; 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因罢。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强。”

【今译】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任用诸吕。朱虚侯刘章心中不平。一次宫中宴饮,吕后令刘章为监酒官,刘章请求以军法监酒,吕后答应。酒宴中间,刘章请求唱耕田歌。高后拿他当孩子,笑说:“你父亲还知道些种田,你生下就是王子,知道什么种田?”刘章说:“我知道。”太后答应,于是刘章唱道:“耕得要深种得密,留下苗儿却要稀,不是这个田里的种,挥起锄头把它除去。”吕后默然。一会,诸吕中有一人酒醉逃席,刘章追去,拔剑将他杀了。回来报告:“有逃酒一人,我已按军法斩了。”吕后及诸吕大惊失色,但事先已许他按军法监酒,也没法加罪他,只好散席。从此以后,诸吕很畏忌刘章,大臣们便都依附刘章,刘氏势力增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胆识豪壮,不惧强势。

【典形】 恨不逢朱虚、刘章解立苗、朱虚来归、社稷定刘章。

【示例】

〔恨不逢朱虚〕 金·元好问 《蛟龙引》:“割城恨不逢相如,佐酒恨不逢朱虚。”

〔刘章解立苗〕宋·苏轼《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之二:“共疑杨恽非锄豆,谁信刘章解立苗。”

〔朱虚来归〕 唐·李白《朱虚侯赞》:“朱虚来归,会酌高堂。雄剑奋击,太后震惶。”


猜你喜欢

  • 圣人之大宝曰位

    见〔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 民具尔瞻

    具:通“俱”。瞻:瞧着。 人人都看着你。 表示地位显赫,为众人所仰望。语出《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唐.苏颋《授唐休璟太子少师制》:“师保之寄,人具尔瞻(按:“人”当作“民”,

  • 脱靴

    《旧唐书.崔戎传》:“将行,州人恋惜遮道,至有解靴断?者。”后因以“脱靴”为百姓挽留去任地方官的典实。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事起》:“去任官百姓脱靴,起于唐崔戎,历今遂为故事。”《新唐书.李白传》:“

  • 记名

    同“记姓名”。清归庄《阙题》诗:“记名非项籍,惜日是陶公。”【词语记名】   汉语大词典:记名

  • 贯月槎

    源见“乘槎”。传说尧时西海中发光的浮木。借指舟楫。明张煌言《登湄州谒天妃宫》诗之四:“楼前缥缈凌波袜,槛外参差贯月槎。”亦喻指船形酒器。清吴均《梅查歌》:“中空不用巧匠凿,妙制天成贯月槎。”按,梅查,

  • 自行束脩以上,未尝无诲

    束脩:古代用作初次拜见的礼物。脩,干肉;束脩,即一束干肉,每束十条。诲:教诲。 凡自愿送来“束脩”的人,我从未拒绝对他施教。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明.王世贞《

  • 鸱夷舸

    源见“范蠡扁舟”。借指乘以遁隐的船。明高启《太湖》诗:“欲寻鸱夷舸,不顾涉险戒。”

  • 九点烟

    源见“齐烟九点”。谓自高处俯视九州,如烟九点。宋刘昌诗《白玉楼赋》:“俯齐州兮九点烟,瞰苍冥兮一杯水。”亦借指中国。清黄遵宪《海行杂感》诗:“九点烟微三岛小,人间世要纵婆娑。”【词语九点烟】   汉语

  • 严子垂钓

    同“严子垂纶”。唐白居易《秋池独泛》诗:“严子垂钓日,苏门长啸时。”

  • 舜衣裳

    《谯子法训》:“唐虞之衣裳文法,禹稷之沟洫耕稼,人至今被之。”(引自《太平御览》卷八十)晋.皇甫谧《高士传.善卷》:“善卷者,古之贤人也……舜又以天下让卷,卷曰:‘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而民从之……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