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万几”。唐白居易《君不行臣事策》:“〔王者〕谨殿最而赏罚焉,审幽明而黜陟焉,则万枢之要毕矣。”【词语万枢】 汉语大词典:万枢
源见“祖龙”。指水神。唐李白《古风》之三一:“遗璧镐池君,明年祖龙死。”王琦注引服虔曰:“水神是也。”【词语镐池君】 汉语大词典:镐池君
《宋史.魏王廷美传》:“他日,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后谓屡犯错误为“一误再误”,亦谓不容许再犯错误为“一误岂容再误”。并列 屡犯错误,或屡次耽误。语本《宋史·
源见“桐叶之封”。谓分封王侯。唐太宗《过旧宅》诗之二:“纫珮兰凋径,舒圭叶剪桐。”
《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后因以“寝讹”指牛羊的卧息与活动。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尔牛时寝讹,我仆或歌咢。”【词语寝讹
源见“灞陵呵夜”。借指已罢官失势的人。北周庾信《奉和赵王西京路春旦》:“谁知灞陵下,犹有故将军。”
晋代杜预惟恐自己的功绩湮灭,曾刻两块石碑,一置岘山之上,一沉万山之下。《晋书.杜预传》:“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
源见“苏门长啸”。本为河南省 辉县山名。晋孙登曾隐居于此,因以为孙登的代称。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阮籍之见苏门,止闻鸾啸。”唐庞德公鬼《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唯有岘亭清夜月,与君长啸学苏
源见“怀宝迷邦”。指不肯从政,隐居不仕。《周书.沈重传》:“若居形声而去影响,尚迷邦而忘观国,非所谓也。”唐刘禹锡《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居数岁,投老于南荆,迷邦纵性,委和从化。”【词语迷邦】
《宋史.王珪传》:“(珪)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率道谀将顺,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喻禀事者,云已得圣旨也。”王珪身为宰相,碌碌无为,毫无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