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云笈七签》卷四〇:“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升天。”千里的引程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比喻事情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逐渐积累。

明.赵弼《两教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唐.白居易《座右铭》:“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


其他 要走千里,须从脚下迈出第一步。语出《老子》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40:“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乃至功成德就,白日升天。”△用于比喻凡事都须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才能取得成功。多用以说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聚沙成塔 ↔空中楼阁。也作“千里始足下”。


【词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汉语词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猜你喜欢

  • 秦人鞭石

    同“秦王鞭石”。清 黄鷟来《泗上浮桥新成》诗:“汉使楼船虚涉险,秦人鞭石有何功?”

  • 桐音

    源见“焦尾琴”。指琴声。明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桐音重协,蕙帏还共,转觉那人恩重。”【词语桐音】   汉语大词典:桐音

  • 至养

    《孟子.万章上》:“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后因以“至养”称颂封建帝王对父母的孝养。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昭哉嗣服,缵六圣之洪休;大矣孝熙,备三宫之至养。”【词语至养】   汉语大词典:至养

  • 渊明逃社

    《莲社高贤传》:“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焉。忽攒眉而去。”后以“渊明逃社”谓放旷不拘于常礼。宋晁补之《满庭芳.用东坡韵题自画莲社图》词:“我似渊明逃社,怡

  • 心织笔耕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笔耕’。”原指初唐诗人王勃受请作文,报酬丰厚,后用以指靠写文章谋生。亦用作“笔墨耕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叙》:“门庭凄寂,

  • 闻誉

    《孟子.告子上》:“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后因以“闻誉”指到处皆知的好名声。明宋濂《送吕仲善使北平采史序》:“仲善姓吕氏,章贡人。有学有文,其闻誉盖翕然云。”【词语闻誉】   汉语大词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草心:谓子女的心力细微如小草。三春晖:谓慈母的恩情温暖如春天的阳光。三春,泛指春天。春季有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谁说子女一颗像小草般的拳拳之心,能够报答得了慈母像阳光般

  • 未卜熊蛇

    源见“梦熊罴”。未知生男生女。卜得熊,则生男;卜得蛇,则生女。明无名氏《四贤记.挑斗》:“不意妾身怀孕,未卜熊蛇。”

  • 塞责

    抵塞罪责。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十:“(卞庄子曰):‘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殁矣,请塞责。’”北:败。后人又称作事马虎、敷衍了事为“塞责”或“敷衍塞责”。【词语塞责】   汉语大词典:

  • 不畏龙鳞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孙权)尝与之言:‘卿好于众中面陈,或失礼敬,守畏龙鳞乎?’对曰:‘臣闻君明臣直,今值朝廷上下无讳,实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