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

喻学贵专精。是赵普以半部《论语》辅助赵匡胤定天下事。赵普(922-992年)祖为幽州蓟(今北京大兴县西南)人,迁镇州(治所今河北正定),再迁河南洛阳。字则平,后周时赵匡胤幕僚,任掌书记。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曾与赵匡胤弟赵光义等策动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宋朝,为开国功臣。因此,入宋后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建隆元年(960年)向赵匡胤献策并自请从征,平定了李筠之乱,以功迁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同年,又请速平李重进之乱。建隆三年(962年)任枢密使、检校太保。乾德二年(964年)任宰相。赵匡胤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皆与之商定。北宋初年的重大方针政策他都曾参预谋划,如为了集中行政权和财权,建议宋太祖罢宿卫和节镇兵权;委任文官知州事;在各路设置转运使;州置通判,与知州互相牵制;在实现统一的战争中,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等。太祖晚年,其宠渐衰,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宋太宗即位后,想再任赵普为相,有人反映说,赵普只是在青少年时代学习过官吏事务,没有学问,只读过《论语》。赵光义问赵普,他毫不隐晦说,我平生所学确实只有一部《论语》。从前,曾以一半帮助太祖定天下;现在,我要用另一半辅助陛下,使天下太平。太宗时他两次为相。晚年手不释卷,每次下朝,就闭门读书。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便非常果断自如。赵普死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一看,果然只有《论语》二十篇。于是后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称。

【出典】:

宋史》卷256《赵普传》8940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例句】: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7:“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普之相业,固未能无愧于《论语》。而其言,则天下之至言也。” 元·高文秀撰《好酒赵元遇上皇杂剧》(载《元曲选外编》)第一册:“某姓赵,名光普,字则平,辅佐主公,官拜丞相,封太师韩国公之职,乃开国功臣也。……每次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平天下。”


猜你喜欢

  • 元载豪富

    《新唐书.元载传》:“元载字公辅。……城中开南北二第,室宇奢广,当时为冠。近郊作观谢,帐帟什器不徙而供。膏腴别墅,疆畛相望,且数十区。名姝异妓,虽禁中不逮。”唐.元载居官十分贪佔,故致巨富。据说他被抄

  • 流觞曲水

    《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梁.刘孝标注引王羲之《临河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 惠然肯来

    惠然:温顺貌。 常用作迎宾的敬辞,意犹赏光莅临。语出《诗.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郑玄笺:“肯,可也。有顺心,然后可以来至我旁。”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想拾遗公冠带就在,惠然肯

  • 三鳝

    同“三鳣集”。鳝,同“鳣”。宋司马光《翰林彭学士挽歌》之一:“吉兆虚三鳝,凶期告两楹。”【词语三鳝】   汉语大词典:三鳝

  • 灵鹊填桥

    同“乌鹊填桥”。卢前《哨遍.恼毛女峰》套曲:“已然无波古井如心水,还要灵鹊填桥托凤俦。”

  • 阿买八分

    源见“阿买”。借指子侄辈善书法。元陈基《送侄让还吴》诗:“人称阿买八分好,我爱永兴戈法精。”【词语阿买八分】   汉语大词典:阿买八分

  • 倚剑

    参见:倚天长剑

  • 徙薪曲突

    同“曲突徙薪”。晋葛洪《抱朴子.知止》:“徙薪曲突于方炽之火,纚舟弭楫于冲风之前。”清林则徐《和嶰翁祀灶原韵》:“徙薪曲突付一叹,踞觚听者休相瞋。”并列 原指为预防火灾,搬走灶旁的柴,将直的烟囱改成弯

  • 蒸饼十字

    晋代何曾讲究饮食,蒸饼上不裂开作十字形则不食。《晋书.何曾传》:“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拆作十字不食。”

  • 长城自坏

    《宋书.檀道济传》载:晋末,檀道济辅宋武帝刘裕创立政权,战功卓著。宋文帝时又率兵伐魏,连战皆捷,巩固了宋家江山。檀官至司空,几个儿子才气横溢,部下亦居要职。宋文帝疑忌,借故将其杀害。临刑,檀道济“脱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