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赵匡义)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普之相业,固未能无愧于《论语》;而其言,则天下之至言也。”

宋史.赵普传》亦有赵普死后,家人在他的书箱中看到有《论语》二十篇的记载。

“半部论语”是宣扬儒术的典型说法,故后常以此用为推崇孔孟之道的典故。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见“半部论语治天下”。严复《救亡决论》:“从此天下事来,吾以半部《论语》治之足矣,又何疑哉! 又何难哉!”


【典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今译】 宋代赵普再任宰相,有人说他为山东人,只读过《论语》一部书。太宗 (赵匡义) 曾以此问他,赵普回答说:“我平生所学,实在没有超出《论语》。从前以半部《论语》辅佐太祖(赵匡胤) 定天下,现欲以另半部《论语》辅佐陛下建立太平盛世。”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以学识辅佐君王。

【典形】半部、半部佐君王、鲁论半部。

【示例】

〔半部〕 明·汤显祖《牡丹亭》:“自占了江山,猛起宫殿,半部上山河不见。”

〔半部佐君王〕 清·钱谦益《龚孝升求赠塾师》之一:“何似东村赵学究,只将半部佐君王。”

〔鲁论半部〕清·杨潮观《开金榜朱衣点头》:“想鲁论半部大勋贤,岂少当年文献。”


【词语半部论语】  成语:半部论语汉语词典:半部论语

猜你喜欢

  • 倚麻

    《荀子.劝学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用蓬草生长在很密的麻丛中,也会改变原来弯曲的形态而变得很直;从而说明受教育者在较好的外界条件下,即使本身资质较差,也会得到好的发展。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

  •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原指克服旅途中的重重困难。 后也泛指打通前进道路上的层层障碍。语出元.关汉卿《哭存孝》二折:“三千鸦兵为先锋,逢山开道,遇水叠桥。”《西游记》二九回:“贫僧有两个徒弟,善能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明.

  • 子桑吾友

    源见“子桑寒饥”。指顺命豁达之人。明袁宏道《病中短歌》:“虫臂鼠肝彼何人,嗟来子桑真吾友。”

  • 超瑕

    源见“分桃”。形容容貌极美。南朝 梁萧纲《娈童》诗:“娈童妖丽质,践董复超瑕。”

  • 击蛇笏

    《宋史.孔道辅传》:“(孔道辅)为宁州军事推官(推官,是设立在节度使或观察使下的属官,掌管勘问刑狱等事。),数与州将事事。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咸往奠拜之,欲上其事。道辅径前以笏

  • 平原赋

    晋.陆机《陆机集.叹逝赋.序》:“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余年方四十,而懿亲戚属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或所曾共游一途,同宴一室,十年之内,索然已尽。以是思哀,哀可知矣

  • 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甜言美语:指使人特别爱听的话。三冬:指整个冬季。 说好听的话让人听了,就在严冬季节也感到温暖;用恶毒的语言伤害别人,被伤害的人,就在六月暑天也会感到寒冷。语出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别人行甜

  • 清心玉映

    《世说新语.贤媛》:谢玄的姐姐王夫人,张玄的妹妹顾家妇,都是杰出的女子。有人请见过她俩的人评论其高下,此人说:“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人赞顾家妇清心玉映,意即清

  • 尺素书

    同“尺鲤”。宋苏轼《杜介送鱼》诗:“病妻起斫银丝鲙,稚子欢寻尺素书。”

  • 适野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成),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后因以“适野谋”谓在野